成语拼音:qī chǐ zhī qū
成语解释:躯:身体。成年男子的身躯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七尺之軀
英文翻译:Seven foot body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尺:[chǐ]1.市制长度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尺约合33.33厘米。2.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卷尺。丁字尺。3.像尺的东西:计算尺。[chě]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躯:身体:身躯。七尺之躯。为国捐躯。
“七尺之躯”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身高七尺的身体”,通常用来比喻一个人的生命、尊严或责任。举个例子,有人可能会说:“他明明有七尺之躯,却在危难时只顾自己逃跑,实在让人失望。”这句话里的“七尺之躯”就暗含了对个人担当的期待——既然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完整的生命,就应该在关键时刻有所作为。
有人可能会问:“七尺之躯为什么和责任感挂钩?”其实这和成语的历史背景有关。古代七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7米,是成年男性的普遍身高。古人用“七尺之躯”代指一个完整的人,而“完整”不仅指身体,更包含精神层面的担当。比如《后汉书》中就有“七尺之躯,岂可轻弃”的记载,强调人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价值。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假设一位老师在班会上说:“你们正是七尺之躯的年纪,遇到校园霸凌不能冷眼旁观。”这里跳脱了字面身高限制,转而强调青少年应当用行动守护正义。再比如父母叮嘱孩子:“保护好身体是基础,但七尺之躯更要活得有骨气。”这种用法巧妙地将身体健康与人格成长结合起来。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存在即责任”。就像运动员受伤后坚持复出,记者冒着风险报道真相,普通人认真对待工作与家庭,本质上都是对“七尺之躯”的诠释。它不要求人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通过具体的行动实现价值。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理想化,但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现实充满挑战,“七尺之躯”的精神才更显珍贵。就像疫情期间主动当志愿者的年轻人,他们未必个个高大威猛,但用行动证明了:所谓担当,不在于体型大小,而在于是否愿意为他人撑起一片天。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说“要对得起七尺之躯”时,究竟在说什么?说白了,就是别浪费生命给予的可能性。无论是保护弱者、坚持原则,还是单纯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只要能让自己的存在产生积极意义,就是对这个成语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