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lìng
  • sh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lìng wǔ shēn

成语解释: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三令五申

英文翻译:give repeated orders and injunctions

三令五申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兴奋。3.美好:令名。4.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兄(称对方的哥哥)。5.时节:冬令。6.古代官名:县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一带。3.复姓。[lǐng]量词。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申:1.陈述;说明:申明。申请。三令五申。2.地支的第九位。3.申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五点到十七点。4.上海市的别称。

成语评论

三令五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多次命令、反复告诫,常用来形容对某件事高度重视、再三强调。比如家长对孩子说:“学校三令五申不能带手机,你这次又被没收了吧?”这里不仅点出了规则的严格性,还暗含了“说了这么多次怎么还不听”的无奈。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有些事需要反复强调才能被记住?”举个职场例子:公司开会时领导说:“我们三令五申要注意数据安全,但上周还是有人把客户信息发到公共群。”这其实反映了人的认知惯性——单次信息容易被忽略,重复提醒才能形成记忆锚点。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积极场景。比如社区志愿者说:“虽然街道三令五申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最近看到大家主动分拣的居民越来越多,特别欣慰。”这说明反复提醒并不等同于无效说教,当配合行动示范时,反而能推动改变。

个人认为,“三令五申”背后藏着沟通的智慧。就像教孩子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是说一次就能奏效。需要把规则拆解成具体场景,比如雨天怎么观察车辆、晚上如何判断距离。这比单纯重复“注意安全”更有实际指导意义。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的事情时,不妨试试“三令五申+场景化说明”的组合。比如健身教练不说“多喝水”,而是说:“我们说过三次运动后要补充电解质水,上次小王头晕就是因为只喝了白开水。”这样既避免了命令感,又让提醒变得有血有肉。

其实生活中的“三令五申”更像是一种责任标记。就像交通部门每年雨季前加固山体、检查排水,看似重复的工作,实则是用确定性应对不确定风险。这提醒我们:重要的事,值得用持续行动来守护。

三令五申的造句

  1. 造句 他们不顾政府的三令五申,继续捕杀濒危鸟类。
  2. 造句 老师三令五申,不准往学校带零食。
  3. 造句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
  4. 造句 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抽烟。
  5. 造句 出发前老师曾经三令五申,远足沿途要保持环境整洁,不可随手乱丢垃圾。
  6. 造句 市政府早已三令五申,不准请客送礼,但有的人仍然我行我素。
  7. 造句 三令五申,还是有家长穿着睡意来接孩子。
  8. 造句 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抽菸。
  9. 造句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督促各学校,要设法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10. 造句 为了民眾行的安全,政府三令五申,禁止驾驶人于行车中使用手持电话。

"三令五申"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