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péng sì yǒu
成语解释:泛指各种朋友。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三朋四友
英文翻译:friends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朋:1.朋友:良朋。宾朋满座。2.结党:朋比为奸。3.伦比:硕大无朋。4.姓。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友:1.朋友:好友。战友。2.相好;亲近:友爱。友好。3.有友好关系的:友人。友邦。友军。4.姓。
“三朋四友”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周末老张家里热闹得很,三朋四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有人聊股票,有人谈育儿,还有人分享钓鱼心得,虽然大家兴趣不同,但气氛轻松得像春日的晚风。你看,这里的“三朋四友”不是特指三个或四个朋友,而是形容生活中不同圈子的熟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狐朋狗友”有什么区别?举个反例:小李最近总跟着一群人去酒吧赊账买醉,他妈妈急得直跺脚:“别整天和这些狐朋狗友混!”这里用贬义词,和“三朋四友”中性的社交描述完全不同。关键区别在于朋友的质量而非数量。
当代年轻人如何理解这个成语?看看小王的朋友圈:健身搭子每周二雷打不动约晨跑,读书会的朋友每月交换书单,游戏队友天天组队打副本。这些不同场景中的“三朋四友”,其实构成了现代人的立体社交网络。有趣的是,我发现线上社交越发达,人们反而越珍惜能线下见面的朋友。
为什么这个成语至今仍有生命力?观察社区的广场舞队伍就能明白:跳民族舞的张阿姨、打太极的老刘头、带孙子来玩的年轻妈妈,这些原本互不相干的人,因为日常接触成了彼此生活中的“三朋四友”。这种自发形成的弱关系,恰恰是城市生活的重要黏合剂。
关于朋友质量,我倒有个观察:现在很多人把微信好友数当作社交资本,但真正能深夜打电话求助的,可能还是学生时代的那几个老友。所以“三朋四友”在数量之外,或许还隐含着对真诚关系的期待——就像老话说的,朋友不在多,贵在风雨同舟。
下次家庭聚会时,不妨留意父辈们的闲谈。他们口中的“三朋四友”,可能是年轻时一起下乡的知青、单位里共同加班的同事、菜市场里总给抹零的摊主。这些看似平凡的关系,经过岁月沉淀后,反而比很多刻意经营的社交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