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 lǐ pā lā
成语解释: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成语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一支盒子枪抢先从窗眼里打着斤斗蹦出来,紧接着劈里啪啦,一支支大枪扔了一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指爆裂的声音
繁体字形:劈裏啪啦
英文翻译:It's popping
劈:[pī]1.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劈木柴。劈成两半。劈风斩浪。2.(木头等)裂开:板子劈了。钢笔尖写劈了。3.(嗓音)变得嘶哑:他喊了半天,声音都快劈了。4.正对着;冲着(人的头、脸、胸部):劈头。劈脸。5.雷电毁坏或击毙:老树让雷劈了。6.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剖面呈三角形,如楔子和刀、斧等的刃儿就属于这一类。[pǐ]1.分开;分:劈成三股。2.分裂;使离开原物体:劈莴苣叶。3.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啪:形容放枪、拍掌或东西撞击等声音:鞭子甩得~~地响。
啦:[lā]〔啦啦队〕体育竞赛中,通过呐喊、歌舞、吹奏乐器等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活跃赛场气氛的集体。[la]助词。“了(le)”和“啊(a)”的合音:任务超额完成啦!
提到“劈里啪啦”,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或许是柴火燃烧时的爆裂声,或是过年放鞭炮的热闹场景。这个成语自带“声音特效”,总能让人联想到一连串密集、清脆的响声。
比如:“厨房里劈里啪啦一阵响,妈妈把青菜倒进热油锅,香味瞬间窜了出来。”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做饭的烟火气,还用声音传递了动作的利落感。试想如果改成“青菜被放进锅里”,是不是少了点生动?
有人问:“劈里啪啦只能形容物理声响吗?”其实不然。工作中键盘敲击声同样适用:“办公室里劈里啪啦的键盘声此起彼伏,项目截止前的冲刺阶段总是充满紧张感。”这里既写实又暗含团队协作的节奏感。
我特别注意到,这个成语在描写自然现象时别有韵味。比如:“暴雨突然来袭,雨点劈里啪啦砸在铁皮屋顶上,反而衬得屋里格外温馨。”强烈的外界声响与室内的安宁形成巧妙对比,这种反差常被作家用来烘托氛围。
有趣的是:“劈里啪啦”还能制造悬念。例如侦探小说里:“寂静的博物馆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碎裂声,保安冲过去时只看到满地瓷片。”未直接描写事件,却通过声音引发读者联想,这种留白手法值得学习。
生活中其实藏着很多“劈里啪啦”的瞬间。下次听到炒栗子爆壳的脆响,或是踩碎满地枯叶的动静,不妨试着用这个成语描述。语言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能让耳朵听到的画面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