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o yì jié hé
成语解释:逸:原指安乐;安闲。这里指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指既要积极工作;又要适当休息。
成语出处: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搞好劳逸结合,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规劝
繁体字形:勞逸結合
英文翻译:strike a proper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rest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逸:1.安乐;安闲:安逸。以逸待劳。一劳永逸。2.逃跑:奔逸。逃逸。3.避世隐居:隐逸。逸民。4.散失;失传:逸文。逸书。逸事。逸闻。5.超过一般:超逸。逸群。
结:[jié]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结绳。结网。结彩。2.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活结。死结。蝴蝶结。3.发生某种关系;结合:结仇。结社。结为夫妻。4.凝聚;凝结:结晶。湖面结了一层冰。5.结束;了结:结账。归根结底。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6.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保结。具结。7.姓。[jiē]长出(果实或种子):树上结了不少苹果。这种花结子儿不结?。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又大又多。
合:[hé]1.闭;合拢:合眼。笑得合不上嘴。2.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对):合办。同心合力。3.全:合村。合家团聚。4.符合:合情合理。正合心意。5.折合;共计:一公顷合十五市亩。这件衣服连工带料合多少钱?6.应当;应该:理合声明。7.旧小说中指交战的回合:大战三十余合。8.在太阳系中,当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成一直线,并且地球不在太阳与该行星之间的位置时,叫做合。9.姓。10.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閤”[gě]1.容量单位,10勺等于1合,10合等于1升。2.量粮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圆筒形,多用木头或竹筒制成。
提到“劳逸结合”,很多人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概念,但真要做到却不容易。比如成语“张弛有度”,字面意思是拉紧弓弦和放松弓弦要有节奏,放在生活中就是工作与休息交替进行。比如程序员小王白天专注写代码,晚上一定去健身房跑步半小时,他说:“紧绷的神经就像拉满的弓,持续太久容易断。”
有人可能会问:劳逸结合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其实关键在于“平衡”而非“平均”。比如成语“忙里偷闲”就精准点破这一点——繁忙中抓住碎片时间放松,比如午休时闭眼听十分钟轻音乐,或是通勤路上看两页轻松的小说。这种灵活调整比强制划分“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我观察到有个有趣现象:越是高效的人,越擅长用“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心态安排时间。同事李姐每天下午三点准时起身泡茶,她说这十分钟的放空反而能让后续三小时效率提升30%。这让我想到另一个成语“以退为进”——暂时的停顿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就像跳远前的助跑,看似后退实为蓄力。
或许有人质疑:休息会不会耽误正事?不妨用“过犹不及”来理解这个问题。连续工作五小时不休息的人,最后两小时的工作质量往往不如前三个小时;而每五十分钟起来活动五分钟的人,反而能保持稳定输出。就像熬汤讲究文火慢炖,大火猛烧只会让水分蒸发过快。
最近尝试把“动静相宜”融入生活,发现效果显著。周末上午专心整理工作报告(动),下午就去公园观察花草生长规律(静)。这种切换不仅缓解疲劳,还意外获得了写方案的新灵感。或许真正的劳逸结合,不是简单的拼时间,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切换器。
最后想分享个反常识观点:有时候“躺平”也可以是策略性休息。就像成语“蓄势待发”描述的,充电时的静止状态,恰是为下一次发力储备能量。关键要区分“主动休息”和“消极逃避”——前者如同给手机插上充电器,后者则像任由电量耗尽自动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