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 zhěng wéi líng
成语解释: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上海成为孤岛之后,他们化整为零,装着难民的孩子逃了出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繁体字形:化整為零
英文翻译:break up the whole into parts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整:1.全部在内,没有剩余或残缺;完整(跟“零”相对):整天。整套。一年整。十二点整。化整为零。2.整齐:整洁。整然有序。仪容不整。3.整理;整顿:整风。整装待发。4.修理:整修。整旧如新。5.使吃苦头:他被整得好苦!6.搞;弄:绳子整断了。这东西我看见人整过,并不难。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零:1.零碎;小数目的(跟“整”相对):零用。零售。化整为零。2.零头;零数:挂零儿。年纪已经八十有零。3.放在两个数量中间,表示单位较高的量之下附有单位较低的量:一年零三天。八元零二分。4.数的空位,在数码中多作“○”:三零一号。二零零零年。5.表示没有数量:一减一等于零。这种药的效力等于零。6.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零点。零下十摄氏度。7.姓。8.(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零落。凋零。9.(雨、泪等)落下:涕零。
“化整为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举个例子,小明想读完一本500页的厚书,但每天翻几页就犯困。后来他决定每天读20页,结果不到一个月就读完了。这就是典型的“化整为零”——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蚂蚁搬家式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拆解任务?试想,如果让你一口气搬完一卡车的货物,你可能会崩溃;但若每次搬一箱,分100次搬,压力瞬间就小了。大脑天生喜欢可掌控的小目标,拆解动作本身就能降低心理门槛,让人更容易开始行动。
我有个朋友经营网店,双十一期间订单暴涨。她没被海量订单吓住,而是把发货流程拆成“打印面单-拣货-包装-贴单”四个环节,带着三个家人分工合作,原本三天的工作量一天半就完成了。这种操作暗合了管理学中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只不过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
碎片化时代更需要这种智慧。现在大家注意力容易被切割,与其强迫自己专注三小时,不如把任务切成25分钟一个的“番茄钟”。就像拼乐高积木,每次只专注拼好当前模块,最终整座城堡自然成型。但要注意别拆得太零碎,就像把文章段落拆成单字来读,反而会失去整体意义。
有个有趣的现象:健身房里的新手常因训练计划太宏大而放弃,但那些常年保持好身材的人,往往只关注“今天练背”或“完成四组深蹲”。这种“阶段性聚焦”的策略,本质上就是用化整为零的思维对抗人性的急功近利。
在软件开发领域,敏捷开发模式就是这种思维的升级版。把庞大系统拆成可独立交付的功能模块,每两周更新一个小版本。用户能持续看到进展,团队也能及时调整方向,比憋大招半年最后发现方向错误要明智得多。
需要警惕的是,拆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就像装修房子时,不能因为擅长铺瓷砖就永远只铺瓷砖。要定期抬头看整体进度,确保每个小模块的累积最终指向既定目标。毕竟,零散的珍珠需要金线串联才能成为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