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àn zhì hào fán
成语解释: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时纸价腾贵,赀力不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比喻书籍众多纷繁
繁体字形:卷袟浩繁
英文翻译:books are numerous
卷:[juà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卷宗。调卷。查卷。[juǎn]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卷起来。卷起袖子就干。烙饼卷大葱。2.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风卷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卷起尘土,飞驰而过。她卷入了这场争论。3.裹成圆筒形的东西:铺盖卷儿。把挂历裹成一个卷儿寄出去。4.(卷儿)卷子(juǎn·zi):花卷儿。金银卷儿。5.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卷纸。一卷铺盖。
帙:1.古代书画外面包着的布套。2.量词。一套线装书叫一帙。
浩:1.盛大;巨大:浩大。浩繁。2.多:浩博。浩如烟海。
繁:[fán]复杂;繁多:纷繁。繁星。[pó]姓。
“卷帙浩繁”这个词,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它形容的是书籍或文献数量庞大、内容繁杂,比如走进图书馆古籍区,看到满架泛黄的线装书,那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就能用这个词贴切形容。
自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书籍上吗?答:其实不然。现代人面对海量数字资料时同样适用。比如某程序员接手遗留代码库,面对数万行未经注释的代码,完全可以说“这卷帙浩繁的代码让人无从下手”。这种扩展用法既保留原意,又符合时代特征。
有个真实案例:某历史系研究生为写论文,三个月内翻遍档案馆两千多份手稿。当被问及研究进展时,他苦笑道:“卷帙浩繁的材料里淘金,比挖矿还费眼力。”这个例子生动说明,信息过载时代更需要筛选能力。
自问:如何避免被“卷帙浩繁”压垮?答:个人经验是建立“信息优先级”。就像整理书库需先分类编目,处理复杂任务时,我会用颜色标签区分文档紧急程度。这种方法虽不新颖,但能有效缓解面对庞杂事务的焦虑感。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本身也印证了汉语的精准性——四字就能勾勒出书卷堆积如山的画面。反观当下短视频盛行,或许正是对“卷帙浩繁”文本信息的逆反。但文字承载的深度思考,仍是视频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
面对知识海洋,不必强求尽览。就像老图书管理员说的:“重要的不是记住每本书的位置,而是知道去哪本书里找答案。”这种智慧,或许就是破解“卷帙浩繁”困局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