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ǎn qiú zhū jǐ
成语解释: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反裘諸己
英文翻译:else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诸: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反求诸己”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特别接地气。比如同事抱怨团队合作不顺利时,有人会指责别人“能力差”或“态度差”,但真正厉害的人可能会先问自己:“我有没有主动沟通清楚需求?我是不是没有及时提供帮助?”这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态度,就是“反求诸己”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明明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反思自己?”其实反求诸己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主动掌控局面的智慧。比如家庭矛盾中,如果总想着“对方凭什么不改”,只会陷入僵局;但如果试着问自己“我能做点什么让关系更好”,反而能打破对抗,找到新方法。
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项目没按时完成,团队互相甩锅。这时候如果反问自己:“我是否在关键节点上跟进到位?有没有提前预判风险?”往往能发现被忽略的改进空间。就像篮球教练常说的:“别怪队友没传球,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跑到最佳位置。”
现在很多人遇到挫折喜欢归咎于“大环境”或“别人有问题”,这其实会让自己失去成长机会。去年我负责的活动效果不佳,起初觉得是预算太少,后来反思发现是自己没有挖掘免费资源渠道。这种思维转变后,解决问题的路反而变宽了。
最后想说的是,反求诸己就像随身携带的镜子。遇到障碍时先照照自己,往往比用手电筒照别人更容易看清方向。毕竟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容易得多,而改变了自己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就改变了身边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