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āo
  • li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ū yāo hè liù

成语解释:呼、喝:叫喊;幺:一;骰子的六面分别标有一至六的点数。原指赌徒高喊骰子点数的嘈杂喧哗声。现也形容盛气凌人地大声叱斥。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气英布》:“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嘑幺喝六

英文翻译:shout in casting dice

呼幺喝六的意思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幺:1.数目中的“1”也叫“幺”(只能单用,不能组成合成数词,也不能带量词,旧时指色子和骨牌中的一点,现在说数字时在某些场合也用来代替“1”)。2.排行最小的:幺叔。幺妹。3.细;小:幺小。幺麽。4.姓。“么”

喝:[hē]1.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喝水。喝酒。喝茶。喝粥。2.特指喝酒:喝醉了。[hè]大声喊叫:喝彩。喝问。[yè]声音嘶哑、噎塞:“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六:[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呼幺喝六”这个成语吗?它原本指的是赌场里掷骰子时的大声吆喝,现在多用来形容人虚张声势的样子。比如菜市场里,有个摊主举着喇叭喊:“最后三斤草莓!不买就没了!”其实他身后的泡沫箱里还堆着二十斤——这就是典型的“呼幺喝六”,用夸张的声势掩盖真实情况。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夸张的表现方式真的有用吗?其实要看场景。去年小区物业催收停车费,在公告栏贴满红字警告单,结果三天内缴费率飙升70%。这种“呼幺喝六”虽然带着威胁感,但确实达到了提醒效果。可见关键不在于是否夸张,而在于分寸把握。

工作中我见过更微妙的例子。同事小王每次开会都要抢着发言:“这个方案我研究了整整三晚!”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午休时还在刷短视频。这种过度包装的行为,就像往气球里猛打气,刚开始能飘起来,但迟早会“砰”地炸开。我总觉得,与其“呼幺喝六”地自我标榜,不如像老张那样默默完善方案细节,反而更让人信服。

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用在家庭教育上。邻居李姐总在小区花园里训孩子:“数学考不到95分别想看电视!”可孩子偷偷告诉我,他书包里藏着刚及格的卷子。这让我想到,教育就像熬汤,火候太猛容易糊锅。适度的“呼幺喝六”能建立规矩,但持续高压反而会催生隐瞒行为。

方言里藏着更有趣的演绎。我老家有句俗话:“喊山的不一定有柴,闷声的背篓装满来。”这和成语的本意异曲同工。就像山间采药人,真正找到珍贵药材的,往往是那些低头细寻的,而不是站在山头吆喝的。这种朴素的智慧,放在今天职场竞争中依然鲜活。

下次遇到“呼幺喝六”的情形,不妨多问句:“声音这么大,是怕别人发现什么吗?”就像暴雨前的雷鸣总比细雨声势浩大,但真正滋润土地的,还是那些静静落下的雨滴。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才能在喧嚣中找准方向。

呼幺喝六的造句

  1. 造句 包工头总是喜欢整天呼幺喝六。
  2. 造句 这一伙人半夜三更还在赌钱,呼幺喝六,吵个不停,周围居民的意见很大。
  3. 造句 如今袁术不仅持有玉玺,还坐拥长安,更会居功自傲,呼幺喝六。
  4. 造句 他说在海棠溪小茶馆里躲避空袭,一班工人不知道厉害,还在呼幺喝六地赌钱,他就给他们讲,叫他们非守秩序不可。
  5. 造句 除了一些小孩儿在打雪仗外,白龙村的村民们都不敢出门,她们三三两两地集在一些农户家里打麻将,玩扑克,呼幺喝六地赌起了小钱。
  6. 造句 杜月笙久离赌场,早就手痒难忍;加上平生第一次坐在这么豪侈舒适的赌场之中,又面子挣足,风光无限,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于是呼幺喝六,赌得痛快淋漓。

"呼幺喝六"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