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āo lāo dāo dāo
成语解释: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宋 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嘮嘮叨叨
英文翻译:talk nineteen to the dozen
唠:[lào]说;谈(话):有话慢慢唠。大家在一起唠得很热闹。有什么问题,咱们唠唠吧。[láo]说起来没完没了;絮叨:唠了半天。唠唠叨叨的让人心烦。
唠:[lào]说;谈(话):有话慢慢唠。大家在一起唠得很热闹。有什么问题,咱们唠唠吧。[láo]说起来没完没了;絮叨:唠了半天。唠唠叨叨的让人心烦。
叨:[dāo]〔叨叨〕没完没了地说。[dáo]〔叨咕〕小声絮叨:你们整天在一起叨什么![tāo]谦辞。表示受到(别人好处):叨教。
叨:[dāo]〔叨叨〕没完没了地说。[dáo]〔叨咕〕小声絮叨:你们整天在一起叨什么![tāo]谦辞。表示受到(别人好处):叨教。
唠唠叨叨,到底是个啥状态?想象一下,你刚坐下准备刷会儿手机,老妈突然开始念叨:“天冷要穿秋裤,别老点外卖,早点睡觉……”一连串叮嘱像连珠炮似的停不下来。这就是典型的“唠唠叨叨”——重复、琐碎、停不下来。
有人会问:“这种表达方式真的有效吗?”举个例子,张姨总爱在家庭群里转发养生文章,每天至少三条。儿子忍不住抱怨:“妈,您这样唠唠叨叨谁看得进去?”可后来发现,她转发的急救知识真在关键时刻救了邻居一命。可见唠叨背后往往藏着关心,只是表达方式需要优化。
职场上也有类似情况。王经理每次开会都要把注意事项说三遍,新同事小李刚开始觉得烦。直到有次项目出岔子,小李脱口而出:“幸好经理反复强调过这个细节!”这让我想到,重要信息的重复传达,有时候恰是避免失误的安全网。
从心理学角度看,爱唠叨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像我大学室友总提醒大家带钥匙,虽然当时觉得她啰嗦,但毕业多年后,我们反倒怀念这种被人在乎的感觉。换个视角看,唠叨何尝不是种笨拙的温柔?
有趣的是,科技发展带来了新型唠叨。手机APP的喝水提醒、健身打卡通知,本质上都是数字化的唠叨系统。这些设计恰恰说明,适度的重复提醒确实能帮助人们养成好习惯。关键在于找到“必要提醒”和“过度干扰”的平衡点。
下次再有人对你唠唠叨叨,不妨先别皱眉。试着捕捉话语里的核心关切,用“我明白您是担心……”这样的句式回应,既能化解对方的焦虑,又能引导沟通走向更高效的方向。毕竟,温暖的唠叨总好过冷漠的沉默,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