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ē xī běi fēng
成语解释:指没有东西吃。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没有东西吃
繁体字形:喝西北風
英文翻译:drink the northwest wind
喝:[hē]1.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喝水。喝酒。喝茶。喝粥。2.特指喝酒:喝醉了。[hè]大声喊叫:喝彩。喝问。[yè]声音嘶哑、噎塞:“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背”,违背,违反。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提到“喝西北风”,很多人会联想到穷到吃不起饭的窘境。比如:“他创业失败后身无分文,差点儿要喝西北风了。”这里的“喝西北风”生动描绘了经济拮据的狼狈状态,比直接说“没钱吃饭”更有画面感。
为什么偏偏是西北风?其实这和古代农耕文明有关。我国北方冬季常刮西北风,寒风刺骨又难寻食物,古人观察到这种自然现象,便用“喝西北风”形容连基本温饱都无法满足的状态。比如:“这户人家连过冬的粮食都没囤够,怕是要喝一冬天的西北风。”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活跃在职场和家庭场景里。当同事抱怨:“这个月绩效奖金全扣了,咱们组真要集体喝西北风!”其实是在用夸张方式表达收入减少的焦虑。又或者父母教育孩子:“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工作喝西北风吗?”这里更多是警示晚辈要有危机意识。
有趣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喝西北风”逐渐衍生出戏谑用法。朋友间开玩笑说:“周末钱包空了,只能在家喝西北风配电视剧”,反而弱化了原本的沉重感。个人认为,这个成语能跨越千年依然被使用,正因为它既承载着传统文化记忆,又能灵活适应现代语境,提醒我们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仍需保持清醒的财务规划意识。
与其说这是个悲观词汇,不如看作充满韧性的生存智慧。就像老一辈常说的“喝西北风的日子都熬过来了”,既承认困境的存在,又暗示了突破困境的可能性。毕竟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