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uō cǐ yī jǔ
成语解释:举:行动、举动。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举动。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
成语出处: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多此一舉
英文翻译: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哎哟,说到“多此一举”这成语啊,说白了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笑)。比如老张明明已经把文件发到群里了,还非得挨个打电话通知,结果同事一脸懵:“这不早看到了吗?”你说这叫啥?典型的费力不讨好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到底啥样的行为算多此一举呢?”嘿,核心问题来了!举个例子啊,你辛辛苦苦给手机贴了防窥膜,结果每次看屏幕还得把脸怼上去——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说白了,多此一举的关键在于“没必要”,就像给西瓜削皮再吃,纯粹是闲得慌。
不过啊,生活中这种事儿还真不少见。比如我上次网购了个自动搅拌咖啡杯,结果发现手摇两下比充电半小时还快,你说气人不?这时候就得琢磨了:咱们为啥总忍不住加戏呢?有时候是担心做得不够周全,有时候纯粹是习惯使然。就像给已经锁好的门再推三下,心里那个小疙瘩啊,挠得人直痒痒。
对了,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职场段子。小王为了给报告加亮点,硬是把十页的内容扩写成三十页,结果老板看完只说了一句:“重点都被水淹了。”你品,你细品!这事儿告诉我们啊,复杂化不等于专业化,简单直接反而更显功力。
不过话说回来,多此一举也不全是坏事。记得我刚学做饭那会儿,生怕菜没味儿,盐撒了三次,最后咸得齁嗓子。虽然闹了笑话,但下次就知道“适可而止”的重要性了。所以说啊,有些多余动作反而是成长的学费,对吧?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儿:做事前先问自己“这步真的有必要吗?”就像穿鞋不用系蝴蝶结,吃饭不必摆满汉全席。保持简单高效的节奏,生活反而能多出几分清爽劲儿。毕竟老祖宗早就说过嘛——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