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ài
  • c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ài cāng yī sù

成语解释: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但恐太仓一粟,无济于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分句;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繁体字形:太倉一粟

英文翻译:insignificant

太仓一粟的意思

太:1.高;大:太空。太学。太湖。2.极;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师(老师的父亲或父亲的老师)。太夫人(尊称别人的母亲)。4.a)表示程度过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热,烫手。人太多了,会客室里坐不开。他太不谦虚了。b)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只限于肯定):这办法太好了。这建筑太伟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语气):不太好。不太满意。5.姓。

仓:1.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仓。粮仓。仓储。仓房。2.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适应性强。是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成语评论

小明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的藏书区,望着高耸的书架感叹:“我读过的书连这里的万分之一都不到,真是太仓一粟啊!”这个场景是不是让你想起自己面对浩瀚知识时的感受?其实“太仓一粟”这个成语,就像给我们的认知范围画了个可爱的参照系。

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粮仓里的米粒作比喻?试想战国时期的国家粮仓,堆满的粟米何止千万吨。当我们说某个事物是“太仓一粟”,就像拿着显微镜看世界,既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又清醒认识到它的相对渺小。比如航天工程师看着火箭升空时说:“我们解决的难题不过是宇宙奥秘中的太仓一粟”,既展现了谦逊,又饱含继续探索的豪情。

在江南古镇旅游时,我见过百年老宅墙上密密麻麻的游客刻字。导游指着某处模糊字迹说:“这些痕迹放在历史长河里,连太仓一粟都算不上。”这个比喻意外地让我释然——原来我们纠结的很多事,换个时空维度看竟如此微不足道。

最近看到个有趣的数据对比:人类现有核武器当量约等于15万颗广岛原子弹,但若换算成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仅相当于其0.0000002秒的产能。这种跨维度的“太仓一粟”式对比,是不是比单纯说“很少”更有冲击力?

有位老茶农告诉我,他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放在整年产量里就像“碗底的一粒芝麻”。但正是这些珍贵嫩芽,成就了茶中极品的风味。这让我想到:事物的价值不能单以体量衡量,关键要看所处的坐标体系——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未必是最大的恒星。

下次当你在博物馆看到战国粮仓遗址,不妨想象太仓中飘落的那粒粟米。它穿越两千年来到我们面前,早已不是简单的粮食,而是承载着文明重量的时空信使。这样的“一粟”,谁说没有千钧之力呢?

"太仓一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