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成语解释: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比喻陷入迷离恍惚的境地
繁体字形:如墮五裏霧中
英文翻译:utterly mystified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堕:[duò]落;掉:堕落。堕地。堕入海中。[huī]同“隳”。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雾:1.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飘浮在地面上。2.像雾的东西:喷雾器。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读到"如堕五里雾中"这个成语时,你是不是也感觉眼前突然蒙了层浓雾?别急,我们先来拆解字面意思。"五里雾"指能见度极低的大雾,整个成语就像在说:突然掉进浓雾里,分不清东南西北,既迷茫又困惑。
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呢?举个真实案例:小明第一次参加公司战略会,听着领导说"要打通底层逻辑实现颗粒度闭环",整场会议都像是被丢进了方言交流现场。会后他偷偷问同事:"刚才说的'用户心智渗透'具体指什么?"同事噗嗤一笑:"其实我也不太懂。"这种集体迷茫的状态,就是典型的"如堕五里雾中"。
有人会问:"这和普通的'听不懂'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信息源的模糊性。就像新手司机跟着导航开进田间小路,明明每个字都认识,组合起来却完全找不到北。比如收到暗恋对象发来"今晚月色真美"的短信,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却要纠结是文艺告白还是单纯聊天气——这种需要解码的困惑,才是成语的精妙所在。
现代生活中这种现象反而更常见。上周陪老妈看直播带货,主播喊着"家人们这套护肤品能实现表皮逆龄",我俩面面相觑。专业术语堆砌就像人为制造的认知迷雾,反而让消费者更困惑。这让我想到,真正的沟通高手应该像雾天开车的老师傅,懂得打开语言的"除雾按钮"。
如何避免让人"如堕五里雾中"?有个简单方法:用已知解释未知。就像教孩子认识长颈鹿,与其说"偶蹄目动物",不如说"自带伸缩梯的黄色斑点大个子"。上周给奶奶解释区块链,我说"就像全村人共同记账的小本本,谁都不能偷偷改数字",老人家立刻恍然大悟。
最后留个思考题:下次遇到让人犯晕的专业报告时,不妨试试翻译游戏——把晦涩术语转译成买菜大妈能懂的大白话。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拨云见日。毕竟,真正的明白人,都擅长做知识的"除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