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ì mì céng céng
成语解释: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密密層層
英文翻译:packed closely layer upon layer
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密植。稠密。紧密。严密。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2.关系近;感情好:密友。亲密。3.精致;细致:细密。精密。4.秘密:密电。密谈。密约。机密。保密。5.姓。
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密植。稠密。紧密。严密。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2.关系近;感情好:密友。亲密。3.精致;细致:细密。精密。4.秘密:密电。密谈。密约。机密。保密。5.姓。
层:1.重叠;重复:层峦叠嶂。层出不穷。2.重叠事物的一个部分:外层。云层。3.a)用于重叠、积累的东西:五层大楼。两层玻璃窗。b)用于可以分项分步的东西:去了一层顾虑。还得进一层想。c)用于可以从物体表面揭开或抹去的东西:一层薄膜。擦掉一层灰。4.姓。
层:1.重叠;重复:层峦叠嶂。层出不穷。2.重叠事物的一个部分:外层。云层。3.a)用于重叠、积累的东西:五层大楼。两层玻璃窗。b)用于可以分项分步的东西:去了一层顾虑。还得进一层想。c)用于可以从物体表面揭开或抹去的东西:一层薄膜。擦掉一层灰。4.姓。
“密密层层”这个词怎么用才合适?我们先看个自然场景:盛夏的竹林里,竹叶叠着竹叶,阳光只能从缝隙里漏下几点光斑。这时候说“竹叶密密层层遮住天空”,是不是立刻让人感受到那种拥挤又清凉的绿意?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描述自然景观吗?其实写字楼里的文件架更典型。想象行政部的铁皮柜,报销单、合同、档案袋像俄罗斯套娃般摞着,用“密密层层的纸质资料挤满柜子”来形容,瞬间让打工人想起被文件支配的恐惧。
这个成语有没有使用禁忌?去年参观苏州园林时,我发现假山石故意垒得疏密相间。如果导游说“假山密密层层堆砌”,反而会破坏园林讲究的留白美学——可见用这个成语要考虑场景是否真需要强调“密不透风”的状态。
作为写作爱好者,我发现这个词特别适合制造对比。比如描写广场上放飞气球的场景:“五彩气球突然升空,原本密密层层的人群瞬间散开成满天星辰”,这种由密到疏的画面切换,比平铺直叙更有戏剧张力。
日常说话能用吗?上周帮邻居收晒的玉米,金黄的颗粒在竹匾里铺了三寸厚。我说“这玉米晒得密密层层真喜气”,大爷笑着纠正:“这叫颗颗饱满!”果然接地气的表达更鲜活,可见成语使用要考虑对话对象的接受度。
最后留个思考题:地铁早高峰时黑压压的人头,用“密密层层”描述是否准确?其实换作“蚁群般蠕动的人潮”可能更传神。语言就像调色盘,关键是把画面感调成最适合的那一抹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