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成语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繁体字形:打艸驚虵
英文翻译: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草。草绳。草鞋。3.旧指山野、民间:草贼。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驴。草鸡。5.草率;不细致:潦草。字写得很草。6.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a)汉字形体的一种:草书。草写。真草隶篆。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拟。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蛇:[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哎,说到“打草惊蛇”这成语,咱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比如同事老张想偷偷打听老板对项目的不满,结果开会时他上来就问:“老板,您是不是觉得这方案有问题?”老板一听,立马警觉,反而把原本想调整的计划藏得更深了。你看,这不就是典型的“打草惊蛇”吗?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到底啥时候容易犯这毛病啊?”嘿,说白了就是行动前没掂量清楚后果嘛!比如你怀疑自家娃熬夜玩手机,突然凌晨三点冲进房间掀被子——结果娃早把游戏记录删干净了,反而让他更会藏手机了。这不就是“草”没打对,反而让“蛇”溜得更快?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也不是只能用在负面场景。比方说谈判高手有时候会故意“打草惊蛇”,比如突然抛出一个试探性问题:“听说贵公司最近资金链紧张?”这时候对方要是眼神躲闪,反而暴露了真实情况。你看,这招用对了,还能变被动为主动呢!
我个人倒是觉得啊,现代社会里的“打草惊蛇”更像是个双刃剑。就像上周我闺蜜想给男友惊喜派对,结果订蛋糕时不小心说漏了嘴,惊喜直接变惊吓。所以说啊,关键得看咱们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你细品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给个小建议: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不妨学学钓鱼佬的耐心。与其胡乱甩竿惊跑鱼群,不如先观察水波纹路,找准时机再下钩。毕竟老祖宗留下这成语,可不是让咱们束手束脚,而是教人学会“稳中求胜”的智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