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ǎo
  • xié
  • y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ú lǎo xié yòu

成语解释: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繁体字形:扶老攜幼

英文翻译:help the aged and the young

扶老携幼的意思

扶: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犁。扶老携幼。扶着栏杆。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扶苗。护士扶起伤员,给他换药。3.扶助:扶贫。扶危济困。救死扶伤。4.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携:1.携带:携酒。携杖。携眷。扶老携幼。2.拉着(手):携手。

幼:1.(年纪)小;未长成(跟“老”相对):幼年。幼儿。幼苗。幼虫。2.小孩儿:扶老携幼。3.姓。

成语评论

扶老携幼”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搀扶老人、带领小孩,形容全家参与或共同行动的场面。比如:“周末的公园里,常能看到年轻人扶老携幼散步,爷爷奶奶拄着拐杖慢慢走,小孙子蹦蹦跳跳摘野花。”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度。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扶老携幼”不只是字面动作,更代表一种责任?其实答案藏在生活细节里。比如社区组织义诊时,志愿者主动帮腿脚不便的老人搬椅子,同时用玩具安抚哭闹的幼儿——这种兼顾不同群体需求的行为,正是现代社会对“扶老携幼”精神的延伸。

我自己在超市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位母亲左手推着坐轮椅的外婆,右手牵着三岁女儿挑选水果。女儿突然指着货架顶端的草莓喊“要那个”,母亲正为难时,旁边高中生模样的男孩立刻踮脚帮忙取下。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互助,让“扶老携幼”突破了血缘界限,变成更广泛的社会善意。

或许有人疑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的传统美德是否过时了?看看地铁里的“爱心专座”、医院里的绿色通道就知道,社会正在用制度化的方式延续这种关怀。上周我邻居王阿姨摔伤腿,楼里五个家庭轮流帮她接送孙子上学,这种自发的协作网络,正是“扶老携幼”在现代社区中的鲜活体现。

当我们在景区看到工作人员搀扶老人下台阶,在马路旁见到交警护送小学生过斑马线,甚至当年轻人主动教长辈使用智能手机时,这些行为都在诠释“扶老携幼”的新内涵。它不仅是家庭责任,更是一种跨越年龄的理解与包容,让每个生命阶段的人都能感受到支持的力量。

扶老携幼的造句

  1. 造句 战争年代,爷爷扶老携幼来到东北谋生。
  2. 造句 大漠孤烟是美,小桥流水是美,相敬如宾是美,扶老携幼是美,为民服务是美。
  3. 造句 所有的人都应该诚实、勤劳、扶老携幼。
  4. 造句 在这个村子里每个人都扶老携幼得生活着。
  5. 造句 他经常扶老携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6. 造句 学雷锋,做雷锋,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已在我们的社会里慰情胜无了。
  7. 造句 适逢周末,同修踊跃叁与,有的甚至扶老携幼前来捡拾垃圾。
  8. 造句 被日本侵略军捣毁家园的无辜百姓被迫扶老携幼逃奔他乡,这是京沪路上的难民。
  9. 造句 一路上,他扶老携幼,为乘客端茶倒水,忙个不停。
  10. 造句 解放前,我的家乡一遇到洪涝灾害,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四处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