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u jī dǎo bǎ
成语解释:指利用时机;使用违法手段扰乱市场;牟取暴利。投机:利用时机钻空子。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7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投機倒把
英文翻译:play the market
投:1.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2.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3.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4.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5.发向:投射。投影。6.寄,递送:投递。投稿。7.合:投合。意气相投。8.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机:1.机器:缝纫机。打字机。插秧机。拖拉机。2.飞机:客机。运输机。机场。机群。3.事情变化的枢纽;有重要关系的环节:事机。生机。转机。4.机会;时机:乘机。随机应变。机不可失。5.生活机能:有机体。无机化学。6.重要的事务:日理万机。7.心思;念头:动机。心机。杀机。8.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灵活:机智。机警。9.姓。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把:[bǎ]1.用手握住:把舵。两手把着冲锋枪。2.从后面用手托起小孩儿两腿,让他大小便:把尿。3.把持;把揽:要信任群众,不要把一切工作都把着不放手。4.看守;把守:把大门。把住关口。5.紧靠:把墙角儿站着。把着胡同口儿有个小饭馆。6.约束住使不裂开:用铁叶子把住裂缝。7.给(gěi)8.车把:那辆车的把折(shé)了。9.把东西扎在一起的捆子:草把。秫秸把。10.姓。11.“把”的宾语都是确定的。b)用“把”的句子,动词后边有附加成分或补语,或前边有“一”等特种状语。但在诗歌戏曲里可以不带:扭转身来把话讲。c)用“把”的句子,动词后头一般不带宾语,但有时带:把衣服撕了个口子。把这两封信贴上邮票发出去。d)用“把”的句子,有时候后面不说出具体的动作,这种句子多半用在表示责怪或不满的场合:我把你个糊涂虫啊!e)近代汉语里“把”曾经有过“拿”的意思,现代方言里还有这种用法(“那个人不住地把眼睛看我”)。12.加在“百、千、万”和“里、丈、顷、斤、个”等量词后头,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前头不能再加数词):个把月。百把块钱。斤把重。13.指拜把子的关系:把兄。把嫂。[bà]1.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茶壶把儿。掸子把儿。2.花、叶或果实的柄:花把儿。梨把儿。
“投机倒把”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老派,但它到底啥意思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菜市场里有个小贩听说最近大蒜要涨价,连夜囤了几百斤,结果第二天果然供不应求,他高价卖出大赚一笔。这种行为就叫投机倒把——利用信息差或市场波动,快速倒卖赚快钱。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正常的生意吗?其实关键在于“倒把”二字。比如疫情期间,有人从厂家低价收购口罩,转手以五倍价格卖给急需的医院,这就踩了红线。投机倒把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就像往鱼塘里撒饲料,少量能养鱼,过量反而会翻塘。
再举个反例:老王发现本地苹果滞销,主动联系外地超市打通销路,虽然赚了差价但让果农避免了损失。这种既赚钱又解决问题的模式,和单纯囤货抬价的投机倒把就有本质区别。市场的良性运转需要“润滑剂”,但不需要“榨汁机”。
有意思的是,现代社会的“投机倒把”有了新变种。比如某些网红店雇人排队营造虚假繁荣,吸引消费者跟风购买;又比如股市里流传的“内幕消息”炒股群。这些行为的共性是制造泡沫,让人产生“不劳而获”的幻觉,就像给气球打气,吹得越大破得越响。
我始终觉得,商业行为就像烹饪,火候掌握好了是美味佳肴,火太大就容易烧焦厨房。投机倒把本身是中性词,关键看动机和尺度。当逐利冲动遇上监管漏洞,就容易变成社会隐患;但若能转化为创新动力,或许能催生新模式。就像当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崛起,最初也被质疑是“倒爷聚集地”,最终却走出条康庄大道。
下次看到某某行业暴富神话时,不妨多问一句:这究竟是在创造价值,还是在转移价值?答案往往藏在时间的长河里。毕竟,真正的好生意经得起风吹雨打,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烟火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