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móu
  • hào
  • chǐ 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móu hào chǐ

成语解释: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成语出处: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明眸皓齒

英文翻译:bright eyes and white teeth

明眸皓齿的意思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眸:瞳人。也泛指眼睛:凝眸。

皓:1.白;洁白:皓首。明眸皓齿。2.明亮:皓月。3.姓。“暠”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成语评论

明眸皓齿”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容貌清秀、气质出众。比如:“她在舞台上轻轻一笑,明眸皓齿的模样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这种描述不仅点出了外貌特征,更传递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那么,这个成语为什么常被用来夸赞人?其实,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往往象征着健康和活力,而这两者正是人类潜意识中判断美的重要标准。

有人可能会问:“用‘明眸皓齿’和直接说‘长得好看’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意境不同。例如,小说里写“少年转过头来,明眸皓齿间带着几分稚气”,不仅描绘了长相,还暗示了人物纯真开朗的性格。相比之下,“好看”就显得单薄,缺乏这种细节联想。成语的优势,恰恰在于用简短的四个字触发更丰富的想象。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也在变化。比如美妆广告会说:“坚持使用这款牙膏,助你拥有明眸皓齿的自信笑容。”这里巧妙地将传统审美与现代消费结合。有趣的是,随着审美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明眸皓齿”背后的健康内涵,而非单纯的外貌标准。比如家长鼓励孩子少吃糖时会说:“保护好牙齿,才能笑得像古诗词里写的那么皓齿动人啊!”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持久生命力,源于它同时满足了对“外在美”的具象化表达和对“内在状态”的隐喻。当我们在公园看到晨练的老人目光炯炯、笑容爽朗时,脱口而出的“真是明眸皓齿”,其实已超越年龄限制,成为对积极生活态度的赞美。或许这正是中华语言智慧所在——用具体意象传递抽象价值,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持续焕发新意。

明眸皓齿的造句

  1. 造句 夜晚的月亮是戴着面纱的美人,明眸皓齿,明亮淡雅,站在小路上,仿佛身上披了一层银纱。黑色的天,深邃的让人害怕,难道它真的比传说中的嫦娥更漂亮吗?我不知道,可是曾经跌落的流星知道。
  2. 造句 她话声轻柔婉转,神态娇媚,加之明眸皓齿,肤色白腻,实是个出色的美人。
  3. 造句 杨贵妃明眸皓齿,姿容出众。
  4. 造句 化过妆的小美,明眸皓齿,和平时判若两人!
  5. 造句 眼前这位小家碧玉,明眸皓齿,光**人,看得大家目瞪口呆,疑是仙女下凡。
  6. 造句 黄璐以少有的红唇造型出场,明眸皓齿愈发动人,诠释出时尚贵族女性休闲优雅的时髦风范。
  7. 造句 那少年,明眸皓齿,气宇非凡。
  8. 造句 感觉你的点点脉情,就是春的明眸皓齿,芬芳我的幻想,含蓄地站立在那面情感的鲜艳旗帜下,猎猎飘扬。
  9. 造句 时隔多年,她已出落成明眸皓齿,端庄秀丽的姑娘。
  10. 造句 一般成年人开始对这位明眸皓齿的女郎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