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ū
  • xià
  • zǒu
  • shēng
  • zh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成语解释: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繁体字形: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英文翻译:Dead Zhuge frightens Sheng Zhongda away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意思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诸: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葛:[gě]姓。[gé]1.多年生藤本植物,叶子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菱形或盾形,花紫红色,荚果上有黄色细毛。根肥大,叫葛根,可制淀粉,也可入药。茎皮可制葛布。通称葛麻。2.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织成的纺织品,表面有明显的横向条纹。

吓:[xià]使害怕:吓了一跳。别吓着孩子。[hè]1.恐吓;恫吓。2.表示不满:吓,怎么能这样呢!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仲:1.地位居中的:仲裁。2.指农历一季的第二个月:仲秋。3.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二:仲兄。仲弟。伯仲叔季。4.姓。

达:1.通;到。例:四通八达。抵达。2.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达事理。3.达到;实现:目的已达。达成协议。4.告知;表达:转达。传达。5.指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达。

成语评论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这个成语你听过吗?乍一听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段三国故事。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军撤退时用他的木雕像吓退了追击的魏国大将司马懿(字仲达)。为什么一个去世的军师能让活着的对手落荒而逃?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核心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人都去世了,怎么还能吓退敌军?”其实关键在于“心理威慑”。诸葛亮生前用兵如神,司马懿对他又敬又怕,即便看到木雕也下意识认为有埋伏。这就像现在有些公司把离职高管的工牌挂在墙上,竞争对手路过时心里也得掂量掂量——你看,古人的智慧今天照样能用上。

换个角度想,现代生活中哪里能用到这个成语?比如公司面临危机时,创始人突然在媒体发声:“我们已做好万全准备”,即便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但这句话本身就可能让对手迟疑。不过要注意,这种策略就像辣椒酱——偶尔提味可以,顿顿吃可要出问题。

我常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个成语其实揭示了人际交往的“气场法则”。就像新手教师第一次上课,把教案写得密密麻麻拿在手里,哪怕不怎么看,学生也会觉得老师准备充分。但话说回来,真正的底气终归要建立在硬实力上,否则就像纸灯笼,看着亮堂,一戳就破。

下次遇到棘手局面时,不妨想想“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启示:有时候,展现自信的姿态比实际能力更重要。就像篮球比赛最后十秒,哪怕三分命中率不高,老将摆出标准投篮姿势时,防守队员还是会紧张得跳起来封盖。毕竟在博弈场上,心理战从来都是胜负手之一。

站在今天的视角看,这个典故更像是一面镜子。它既提醒我们气势的重要性,也警示着虚张声势的边界。就像我爷爷说的:“吓唬野猪的锣鼓声,能保一时庄稼平安,但真要丰收,还得靠日日锄禾的功夫。”或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双重智慧——既要懂变通,也要知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