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n dōng là yuè
成语解释: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冬天
繁体字形:殘冬臘月
英文翻译:the closing days of the year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冬:1.冬季:隆冬。冬耕。冬眠。在北京住了两冬。2.(Dōng)姓。3.同“咚”。
腊:[là]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腊肉。腊鱼。腊味。3.姓。[xī]干肉。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哎,你说这“残冬腊月”到底啥时候用最贴切?打个比方吧,老张站在村口搓着手说:“这残冬腊月的,风刮得人脸生疼,但你看那河边的柳枝,芽苞都鼓起来了!”你品,这词儿既带点苦寒的劲头,又藏着春天的盼头,绝不绝?
昨儿刷朋友圈看到李姐吐槽:“公司年底考核赶上残冬腊月,报表堆得比雪堆还高!”你瞅,这成语还能用在职场!不过话说回来,这时候要是能泡壶热茶,对着暖气片加班,倒也有种“苦中作乐”的劲头不是?
有朋友问:“残冬腊月和寒冬腊月有啥区别?”哎哟喂,这可得掰扯清楚。寒冬腊月单纯说冷,残冬腊月可带着“快熬到头”的意思。就像我妈总念叨:“残冬腊月多吃羊肉锅子,等开春才能壮得像小牛犊!”你品出那个时间感没?
要我说啊,这成语最妙在画面感。前些天在故宫看到红墙金瓦映着残雪,导游大叔来劲了:“您各位瞧见没?这就叫残冬腊月的皇家气派!”别说,灰蒙蒙的天衬着朱红色,还真有种穿越时空的沧桑美。
年轻人现在玩梗也带劲。刷短视频听见主播喊:“兄弟们坚持住!考研就像残冬腊月赶山路,熬过这个坡就能看日出了!”要我说,这届网友真是把老词儿玩出花来了,既保留了古韵,又添了新时代的冲劲儿。
最后扯句闲篇儿,我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黎明前的黑暗”。就像老家腌的腊八蒜,非得在残冬腊月里泡着,等年三十才能翠绿透亮。您说这老祖宗定的节气,是不是比天气预报还准?得嘞,咱就揣着手等着,暖气片烤着,春天的脚步声可越来越近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