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lǐ táo jīn
成语解释: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以去沙取金。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
成语出处:唐 德行禅师《四字经》:“沙里淘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工作困难
繁体字形:沙裏淘金
英文翻译:obtain gold by washing it from sand and gravel
沙:[shā]1.细小的石粒:风沙。防沙林。飞沙走石。2.像沙的东西:豆沙。3.姓。4.(嗓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沙音。5.沙皇:沙俄。[shà]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淘:1.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淘米。淘金。2.到旧货市场寻觅购买:淘旧书。3.从深的地方舀出污水、泥沙、粪便等:淘井。淘缸。淘茅房。“掏”4.耗费:淘神。5.顽皮:这孩子真淘!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沙里淘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比如同事小王花了一周时间整理客户反馈表,从几百条抱怨里找出三条产品优化建议,老板夸他:“你这真是沙里淘金啊!”这时候的“沙里淘金”既形容过程辛苦,又夸他找到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有人问: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沙里淘金”还适用吗?举个真实场景——刷短视频时突然看到个讲解Excel技巧的宝藏博主,在娱乐内容堆里就像挖到金矿。这说明任何时候,只要存在信息过载,就需要沙里淘金的判断力。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00后求职者会用“沙里淘金”形容自己的实习经历。有个应届生说:“我在客服岗天天接投诉电话,但坚持记录用户痛点,后来转产品岗时这些记录成了我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主动在琐碎工作中提炼价值的态度,正是成语的现代演绎。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有个创业朋友分享经验:他要求团队每周必须从差评里提取三条产品改进点。这种做法把“沙里淘金”变成了可复制的管理方法,让看似消极的用户反馈转化为创新动力。
最近读到个研究很有意思:人脑每天处理的信息量相当于174份报纸,但真正记住的不足1%。这让我想到,沙里淘金不仅是方法,更该成为现代人的生存技能。就像用金属探测器找宝藏,既要工具也要耐心。
有个读者曾问我:总在琐事里打转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试试“20秒价值判断法”——处理任何信息前先问:这件事二十秒后还记得住吗?这个方法帮助很多人实现了从“捡沙子”到“炼金子”的思维转变。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沙里淘金有了新内涵。就像用爬虫抓取数据后,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的分析决策。有位数据工程师告诉我:“我们80%时间在清洗数据,但能让模型精度提升的那2%特征值,比黄金还珍贵。”这或许就是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