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àn
  • w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í fàn wǎn

成语解释:指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的没有保障的工作

成语出处:刘玉民《骚动之秋》第15章:“这就是你们的铁饭碗和我们的泥饭碗的区别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泥飯碗

英文翻译:Mud rice bowl

泥饭碗的意思

泥:[ní]1.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2.像泥的东西:印泥。枣泥。[nì]1.用灰、泥等涂塞:泥墙。泥炉膛。2.死板;不灵活:拘泥。

饭:1.煮熟的谷类食品。特指米饭。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饭。晚饭。

碗:1.盛饮食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碗。茶碗。买了几个碗。2.像碗的东西:轴碗儿。3.姓。

成语评论

泥饭碗”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用来形容不稳定的工作或收入来源——就像用泥巴捏成的碗,稍不留神就可能摔碎。比如有人调侃说:“我这做自由职业的真是捧着泥饭碗,今天有项目赚得欢,明天可能就得吃泡面。”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泥饭碗”呢?其实这和现代人的价值观变化有关。比如程序员小李辞职开发独立游戏时说:“铁饭碗虽然稳定,但泥饭碗让我能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这里既点出了传统职业的保障性,也揭示了新兴职业对自我实现的吸引力。

泥饭碗”和“铁饭碗”最大的区别在哪?举个对比案例更直观。公务员王姐每天按部就班工作时,她的表弟正在直播带货,两人聊天时说:“姐你的铁饭碗能传给孩子,我这泥饭碗说不定明年平台规则又变了。”这种对话生动展现了两种职业形态的本质差异。

现实中“泥饭碗”真的那么脆弱吗?其实未必。认识的设计师老周就是个反例,他靠着接私单买了房,却说:“别人看我像端泥饭碗的,其实客户池子挖深了,比上班还牢靠。”这说明职业稳定性不完全取决于形式,关键看个人怎么经营。

有意思的是,现在年轻人对“泥饭碗”的态度正在转变。我观察到00后实习生更愿意尝试短期项目制工作,他们觉得“与其在体制内数十年如一日,不如多摔几次泥饭碗学真本事”。这种观念背后,其实是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全新可能性。

当我们在讨论职业选择时,或许不该简单用“泥”或“铁”来划分。就像陶艺师傅捏泥坯,手法好的能让泥土烧制成瓷器。所谓饭碗的材质,有时候取决于端碗人的手艺——这才是值得思考的深层问题。

泥饭碗的造句

  1. 造句 可不是吗,你这一买断,原来的医院职工由铁饭碗成了泥饭碗,人家能高兴啊?不过,还是一大部分人愿意,据说,你给他们双倍的工资,有这回事吗?
  2. 造句 这么干,铁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3. 造句 而且这种泥饭碗不是他自己情愿来捧的,不捧不行,不捧就得饿肚子;人都有被逼上梁山的时候,杜民生就成了这样一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4. 造句 一般有工作的人要用铁饭碗换个泥饭碗,都是迫不得已的。
  5. 造句 嘁,干个体户那是个泥饭碗,你爹是国家干部,饭碗是金的……
  6. 造句 端铁饭碗吃饭,稳当,但缺少起伏和变化;用泥饭碗吃饭,易碎,却容易换种吃法。
  7. 造句 被老板辞退,失去工作那是经常的事,反正都是一些不好的泥饭碗,破了又再来就是,总要混一口薄饭吃。
  8. 造句 到外地再读上四年书,回到家乡,摇身一变,土包子成了公家人,泥饭碗变成了铁饭碗,从此彻底离开庄稼地,就像我母亲韵红梅经常说的那样,再也不用当“庄稼耙子”。
  9. 造句 关于动员一二名正式党员的事,这好办,就怕没有人愿去,这里的人端了铁饭碗,就不愿去端泥饭碗。

"泥饭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