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ǎn
  • mén
  • chāo
  • zh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ǎn mén chāo zhǎn

成语解释:投没财产,杀戮全家

成语出处:鲁迅《呐喊·阿Q正传》:“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杀戮全家

繁体字形:滿門抄斬

英文翻译:Man clan chop

满门抄斩的意思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抄:1.誊写:抄文件。抄稿子。2.照着别人的作品、作业等写下来当做自己的:抄袭。这文章是抄人家的。3.搜查并没收:查抄。家产被抄。4.从侧面或较近的小路过去:包抄。抄近道走。5.两手在胸前相互地插在袖筒里:抄手。6.抓取;拿:抄起一把铁锨就走。

斩:1.砍:斩草除根。披荆斩棘。斩断侵略者的魔爪。2.比喻敲竹杠;讹诈。3.姓。

成语评论

满门抄斩”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脊背发凉。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古代一种极其严厉的刑罚——一人犯罪,全家甚至全族都被牵连处决。比如《水浒传》里,林冲被高俅陷害时,就担心自己会被“满门抄斩”,连累妻子和仆人。这种制度背后,其实反映了古代统治者用“连坐”震慑人心的手段。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残酷的刑罚?其实这和当时的社会结构有关。在家族观念极强的封建社会,一个人犯错,整个家族都可能被视为“潜在威胁”。比如明朝的蓝玉案,大将军蓝玉被指控谋反,结果牵连上万人被杀,这种“满门抄斩”式的处理,本质上是为了彻底铲除可能的反抗势力。

不过到了现代,“满门抄斩”更多被用来比喻“连带责任”的极端情况。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再逃课打游戏,咱家Wi-Fi要被‘满门抄斩’了!”这里的幽默化用,既保留了原词“牵连”的核心含义,又消解了原本的血腥感。这种语言演变,其实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它既照见古代法律的严酷,也提醒我们现代人要珍惜法治社会的进步。就像现在公司里不会因为一个人迟到就开除整个部门,这种改变恰恰说明,我们越来越懂得“责任分明”的重要性。不过偶尔用它开开玩笑,倒也无伤大雅。

最后留个小问题:如果“满门抄斩”这个词从字典里消失,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或许它的逐渐淡出,反而证明我们正在远离那种“一人犯错,全家遭殃”的思维方式。这不正是社会变得更宽容的证明吗?

满门抄斩的造句

  1. 造句 在古代的刑法中,一人犯错,往往都是满门抄斩。
  2. 造句 古代的刑法一人犯错,往往都是满门抄斩。
  3. 造句 也是因为固伦和孝公主的原因,本来和珅这样一件足以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大案,也仅仅只是死了和珅一人而已。
  4. 造句 一个人犯罪不只是一人遭殃,满门抄斩甚至是诛连九族的如家常便饭。
  5. 造句 可是,从做官到坐牢,甚至到诛连九族,满门抄斩也只有一步之遥。
  6. 造句 广西贵县人,因其父参加太平军遭满门抄斩,司马玄年幼被乡邻冒死救出。
  7. 造句 你必须改口,否则因小失大,弄出满门抄斩的事来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8. 造句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9. 造句 司隶,河南尹,成募县县令葛业贪渎救灾钱粮,导致成募县灾民遍地,当日便被满门抄斩,家中钱粮除却救济灾民外,全部充实国库。
  10. 造句 先生所教的历史与剑宫成所写的有些差别,宋史上说韩通一家当场被满门抄斩,后太祖皇帝追赠为中书令。

"满门抄斩"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