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hēi yī tuán
成语解释: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漆黑一團
英文翻译:pitch-dark
漆:1.黏液状涂料的统称。涂在物体表面,干燥后形成坚韧的薄膜,有保护和装饰作用。分为天然漆和人造漆两类。2.把涂料涂在器物上:把大门漆成红色的。3.姓。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团:1.圆形的:团扇。团脐。2.团子:汤团。3.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团泥球。团纸团儿。团饭团子。4.成球形的东西:纸团儿。棉花团儿。5.会合在一起:团聚。团结。6.工作或活动的集体:主席团。文工团。代表团。参观团。7.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隶属于师,下辖若干营。8.青少年的政治性组织,如儿童团、青年团等,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10.姓。
漆黑一团,字面意思是黑得看不见任何东西。比如:“深夜的山路上没有路灯,四周漆黑一团,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未知带来的紧张感。那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物理环境吗?其实不然。
工作中遇到复杂难题时,有人会说:“现在的情况就像漆黑一团,完全找不到突破口。” 这里用视觉上的黑暗比喻思维困境,既生动又符合日常表达习惯。不过换个角度看,黑暗也意味着存在未被探索的空间——比如科学家面对未解之谜时,反而会兴奋地说:“这片领域目前漆黑一团,正是我们创造新发现的机会。”
有人可能会问:用漆黑一团形容负面状况会不会太消极?我曾遇到位创业者这样比喻:“公司刚起步时像在漆黑山洞摸索,但每走一步都能摸到洞壁上的新纹路。” 这个例子说明,黑暗本身并不决定事情好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与之相处。就像在真正的黑夜里,适应后反而能看见更多星星。
生活中最常见的用法或许在亲子对话里。孩子抱着摔坏的玩具哭诉:“这个零件怎么装回去啊?完全漆黑一团!” 这时候家长蹲下来帮忙,零件卡榫对准的瞬间,孩子眼睛突然亮起来:“原来这里有个小凸起!” 这种日常互动恰好说明,看似无解的局面往往藏着被忽视的线索。
观察这些例句会发现,漆黑一团的应用场景远比想象中丰富。它既可以是客观描述,也能成为激发思考的隐喻,甚至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源。就像水墨画里的留白,黑暗在语言中同样承载着多重可能性,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点亮其中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