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 qún gǒu dǎng
成语解释: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勾结一气的坏人
繁体字形:狐羣狗黨
英文翻译:an evil lot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群:1.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群。鸡群。建筑群。成群结队。2.众多的人:超群。群言堂。群策群力。3.成群的:群峰。群居。群集。4.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一群孩子。一群马。5.姓。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党:1.政党。在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党校。入党。2.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结党营私。3.偏袒:党同伐异。4.旧指亲族:父党。母党。5.古代的乡里组织:乡党。
“狐群狗党”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在说动物,其实它背后藏着不少人情世故的学问。比如,老张在公司里总爱拉拢几个爱拍马屁的同事,私下搞小动作排挤新人,大家背地里都说:“他那帮狐群狗党,迟早要把部门搞得乌烟瘴气。”这句话里的“狐群狗党”,就生动地描绘了一群不干正事、专搞破坏的小团体。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狐狸”和“狗”来形容这类人?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狐狸狡猾,常被比喻诡计多端;狗虽然忠诚,但成群结队时可能仗势欺人。两者结合,恰好能形容那些既爱耍心眼、又喜欢抱团作恶的人。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社区里几个大妈总爱传闲话,把邻里关系搅得鸡飞狗跳,街坊们无奈摇头:“那几个人的嘴啊,真不愧是‘狐群狗党’。”这时候的用法,既带点调侃,又精准点出了小团体制造麻烦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词虽然带贬义,但也反映了群体行为的复杂性。就像去年某明星粉丝群集体攻击网友的事件,表面看是“狐群狗党”式的盲目跟风,但背后其实涉及信息茧房、群体认同等更深层的社会心理。这种视角下,成语反而成了观察现代社交现象的放大镜。
个人觉得,与其单纯批判“狐群狗党”,不如思考如何避免成为其中一员。就像小区里原本爱挑事的王阿姨,自从参加了读书会,不仅说话更有条理,还主动调解邻里矛盾。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下次遇到类似的群体现象,不妨多问一句:“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就像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明明不认同小组长的做法,却因为怕被孤立而跟着起哄。这时候如果能保持独立思考,或许就能跳出“狐群狗党”的怪圈,找到更有价值的处世之道。
说到底,这个成语更像面照妖镜,照出的是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在提醒我们:与其抱怨环境,不如主动创造正向的群体氛围——毕竟,阳光下的狐狸和狗,也会收起獠牙,变成机警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