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ī dāi měng dǒng
成语解释: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愚笨糊涂,资质低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一枝花》:“倒不如痴呆懵懂,甘守着陋巷的这箪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愚笨
繁体字形:癡獃懵懂
英文翻译:Dementia ignorant
痴:1.傻;愚笨:痴呆。痴人说梦。人家笑我太痴。2.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痴情。3.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书痴(书呆子)。4.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痴子。
呆:1.傻;愚蠢:痴呆。2.不灵活;死板:呆头呆脑。两眼发呆。3.同“待(dāi)”。注:呆4.旧读ái,此义又作“騃”。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騃”作为“呆(ái)”的异体字处理。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呆”统读dāi,而“騃”并无dāi音,故不将“騃”作为“呆(dāi)”的异体字。
懵:懵懂:~然无知。
懂:知道;了解:懂事。懂行。懂英语。他的话我听懂了。
哎,你别说,“痴呆懵懂”这词儿乍一听像是骂人,其实用对了地方还挺有意思的。比如有人刚睡醒迷迷糊糊,朋友打趣说:“你这痴呆懵懂的样子,昨晚又熬夜了吧?”这时候其实带点关心和调侃,气氛反而轻松了。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合适呢?说白了,它主要描述一种“脑子转不动”的状态,但用起来得看场合和语气,别真拿来损人就行。
举个真实场景:小张刚入职时总记不住流程,开会时同事小声提醒:“别老一副痴呆懵懂的样子,笔记本拿起来啊!”这话听着严厉,但其实是前辈在教他职场生存法则。你看,用这词不一定是贬义,反而能成为善意的提醒。所以啊,语言这东西,关键看谁说、怎么说。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现在年轻人反而爱用这种老成语来自嘲。比如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室友可能蹦出一句:“我这痴呆懵懂的大脑啊,怕是扛不住高数了!”这种用法既化解了焦虑,又带了点幽默感。要我说,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得巧能让聊天更有味儿。
不过得提醒一句,用这类词得注意分寸。比如对长辈或者领导,换成“可能还需要多了解”会更合适。毕竟“痴呆懵懂”多少带点负面色彩,用不好容易让人误会。但反过来想,能准确分辨使用场景,本身不就是语言能力的体现吗?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有些网红故意用夸张的“痴呆懵懂”人设吸粉。比如假装看不懂说明书,拍成搞笑短视频。这其实给老成语注入了新生命,说明语言永远在变化中。咱们既要守住本意,也得接受新用法,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话说回来,为啥这类成语能流传千年?我琢磨着,大概因为它精准击中了人类共通的体验。谁没经历过脑子卡壳的时候呢?用“痴呆懵懂”形容,可比直说“我懵了”生动多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这词,保准让人会心一笑。
最后插句个人观点:现在大家习惯用网络用语,反而让老成语显得特别有味道。就像吃多了快餐,突然来碗文火慢炖的汤。不过话说回来,语言工具嘛,新旧搭配用着顺手最重要。关键别让“痴呆懵懂”变成真糊涂,保持学习心态才是正经事。
对了,要是哪天听到别人用这词说你,先别急眼。可能是提醒你要更专注,或者是朋友间的玩笑。语言就像镜子,照出来的不仅是字面意思,还有说话人的关系和意图。多琢磨这些,比单纯记成语解释有意思多了,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