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ng qíng nán què
成语解释: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成语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贡郭尔先生的盛情难却,但我们又不需要一个人骑两匹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交往
繁体字形:盛情難却
英文翻译:difficult to refuse such kindness
盛:[shèng]1.兴盛;繁盛:全盛时期。桃花开得很盛。2.强烈;旺盛:年轻气盛。火势很盛。3.盛大;隆重:盛会。盛宴。4.丰富;丰盛:盛馔。5.深厚:盛情。盛意。6.普遍;广泛:盛行。盛传。7.用力大;程度深:盛赞。8.姓。[chéng]1.把东西放在容器里:盛饭。缸里盛满了水。2.容纳:这间屋子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傩”。
却:1.后退:退却。却步。2.使退却:却敌。3.推辞;拒绝:推却。却之不恭。盛情难却。4.去;掉:冷却。忘却。失却信心。5.姓。6.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有许多话要说,一时却说不出来。文章虽短却很有力。
“盛情难却”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吧。同事小李连续三天邀请你周末去他家聚餐,你原本计划在家休息,但对方坚持说“菜都买好了,一定要来”,这时候你就可以说:“小李这么热情,实在是盛情难却,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这既表达了你的真实处境,又不让对方感到尴尬。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吃饭的场景吗?当然不是!比如朋友从国外给你带了份贵重礼物,你推辞再三但对方执意要送,这时候就可以说“您这份心意我收下了,真是盛情难却”。关键在于对方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而你需要表达既想推辞又不忍拒绝的矛盾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其实暗含智慧。我观察到很多人容易把“盛情难却”当成完全被动的接受,其实使用时要保持分寸感。比如客户坚持要请你喝茅台,如果明显超出合理范围,不如用“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来婉拒。毕竟真正的盛情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最近有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在拒绝网红店的排队邀请时,也会用“盛情难却”开玩笑。朋友拉着你在寒风中排两小时队买奶茶,你边跺脚边说“你这盛情我可真难却啊”,反而让尴尬的等待变得轻松起来。这种活用说明成语在现代社交中依然充满生命力。
什么时候该用这个成语?记住三个关键要素:对方持续的热情、你的真实为难、以及接受后的感激之情。比如邻居阿姨非要送你自家种的蔬菜,推托四五次后无奈收下,这时候说“阿姨您这么坚持,真是盛情难却”就特别贴切,既保留了人情温度,又不会显得虚伪。
语言学家发现,这个成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最常引发误会。曾有留学生把教授的工作邀约推辞说成“盛情难却”,结果对方误以为他不情愿。这说明使用时要注意文化差异——在强调直接沟通的场合,或许用“感谢信任”之类的表达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