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
拼音 [bù jì]
注音 ㄅㄨˋ ㄐㄧˋ
繁体 簿記
是否常用

簿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簿记bù jì

    基本解释

    簿记 bùjì

    (1) [book keeping]∶会计工作中有关记账的技术

    (2) [account book]∶符合会计规程的账簿

    辞典解释

    簿记  bù jì   ㄅㄨˋ ㄐㄧˋ  

    记录的工作。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教学则簿记课业,供奉几案、纸笔,皆预偫焉。」

    会计工作中依一定格式,记载有关出纳项目的技术。
    如:「一般说来,商科的学生都有簿记的课程。」

网络解释

  1. 簿记

    簿记(bookkeeping),簿记 ,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的初级阶段,仅限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并没有形成记账、算账的理论,那时的簿记等于全部的会计。随着会计循环理论的建立和会计职能作用的不断扩大,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发展到对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考核,簿记就成为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簿记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在西方国家,英文簿记(bookkeeping) 是在本子上保持记录,即记账的意思,而会计(accounting)则是叙述理由,即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记账。俄文在30年代有簿记和会计二词,30年代后出现簿记核算一词,由于原苏联把会计作为经济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传到中国翻译为簿记核算。

簿记的单字解释

  • 簿

    [bù]1.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2.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3.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4.笏。[bó]古同“”,养蚕席。
  • 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性。记得。记不清。好好记住。2.记录;记载;登记:记事。记账。摘记。记一大功。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记。笔记。游记。《岳阳楼记》。4.(记儿)标志;符号:标记。钤记。暗记儿。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记耳光。一记劲射,球应声入网。7.姓。

【簿记】的常见问题

  1. 1. 皮彻忙中偷闲对簿记员说,"头儿"似乎一天比一天心不在焉,且越发健忘。

  2. 2. 也就是说,当会计师比当簿记员难得多。

  3. 3. 所谓的会计复式簿记系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发明的,应用到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4. 4. 在下一章节里,讲述了簿记过程.

  5. 5. 包括:复式簿记和借贷记帐法,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产清查。

  6. 6. 在复式簿记系统下,要记录各笔交易的双重影响。

  7. 7. 第十三条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保证帐簿记录与实物、项相符。

  8. 8. 这一区别简单说来就是:会计师要设立簿记体系,并对其中的资料进行解释;而簿记员从事的是往账本里记账这样日常的工作。

  9. 9. 最早系统介绍的簿记方法称为“复式记帐法”,它出现在1494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的两年。

  10. 10. 你也许可以用标准拍纸簿记课堂笔记,下课之后,作为练习,再把它誊抄回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