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ē juān zá shuì
成语解释:苛:苛细、繁重;杂:多种多样的。指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而强行征收的苛细繁重的捐税。
成语出处:郭沫若《天地玄黄 拙劣的犯罪》:“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下,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购买力减低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苛捐雜税
英文翻译:multifarious taxes
苛:[kē]1.过于严厉:苛刻。苛毒。苛求。苛责。苛待。2.繁重,使人难以忍受:苛重(zhòng)。苛捐杂税。3.腐蚀性:苛性(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及纤维之类的化学性质)。苛性钠(烧碱)。[hē]古同“诃”,谴责,责问。
捐:1.舍弃;抛弃:捐弃。捐生(舍弃生命)。捐躯。2.捐助:捐献。捐钱。募捐。3.税收的一种名称:车捐。上了一笔捐。
杂:1.多种多样的:复杂。杂色。杂技。他看的书很杂,哪方面的都有。2.正项以外的;正式的以外的:杂费。杂项。杂牌儿。3.混合在一起;掺杂:夹杂。他杂在人群中混进了城。草丛中还杂有粉红色的野花。
税:1.国家向征税对象按税率征收的货币或实物:关税。营业税。纳税。2.(Shuì)姓。
什么是“苛捐杂税”?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统治者或权力机构对民众征收名目繁多、负担沉重的税费。举个例子,《水浒传》中写道:“官府苛捐杂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最终逼得林冲等人上梁山。”通过这段描述,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百姓在重税压力下的无奈反抗。
有人可能会问:苛捐杂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其实关键在于“苛”字。当税费超出合理范围,甚至成为掠夺手段时,民众的基本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压。比如某地曾对菜农征收“空气净化费”,这种荒诞的税种不仅加重负担,更损害了社会公平性。
换个角度看现代场景:某初创企业主抱怨“每月要交二十多种费用,利润全喂了杂税”。这种情况虽不完全等同于古代苛政,但繁杂的行政收费确实可能让小微企业举步维艰。这说明无论古今,税费的合理性始终是影响社会活力的重要因素。
个人认为,苛捐杂税现象的存在,本质上反映了资源配置机制的失衡。当权者若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民生,就容易陷入“杀鸡取卵”的恶性循环。值得欣慰的是,现代社会通过税法改革和政务透明化,已经大幅减少了这类极端情况的发生。
如何避免苛捐杂税的重演?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民意反馈渠道至关重要。就像唐代实行的“两税法”,通过简化税制成功缓解了社会矛盾。当今各国推行的减税降费政策,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的现代化延伸。
最后不妨思考:税费的正当性究竟如何判定?合理的标准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人们看到自己缴纳的税款切实转化为公共服务时,自然会更愿意履行义务。这种良性互动,正是构建健康社会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