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ě
  • líng
  • hái
  • líng
  •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成语解释: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成语出处:宋 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分句、宾语;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由谁解决

繁体字形:解鈴還須繋鈴人

英文翻译:You have to tie the bell to get rid of it

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意思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铃:1.用金属制成的响器。最常见的是球形而下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也有钟形而里面悬着金属小锤的,振动时相击发声。此外有电铃、车铃等,形式不一。2.形状像铃的东西:哑铃。杠铃。棉铃。3.蕾铃:落铃。结铃。4.姓。

还:[hái]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十年没见了,她还那么年轻。半夜了,他还在工作。2.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今天比昨天还冷。改完作业,还要备课。3.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屋子不大,收拾得倒还干净。4.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下半句进而推论,多用反问的语气;尚且:你还搬不动,何况我呢?5.表示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多含赞叹语气):他还真有办法。6.表示早已如此:还在几年以前,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huán]1.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还家。还乡。还俗。退耕还林。2.归还:偿还。还书。3.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还嘴。还手。还击。还价。还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4.姓。

须:1.助动词。须要:务须。必须。须知。事前须做好准备。2.姓。3.等待;等到。4.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须发。须眉。5.须子:触须。花须。

系:[xì]1.有联属关系的:系统。系列。系数。水系。世系。2.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中文系。化学系。3.关联:干系。关系。4.联结,栓:系缚。系绊。系马。维系。名誉所系。5.牵挂:系恋。系念。6.是:确系实情。7.把人或东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从井下把土系上来。8.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汉藏(zàng)语系。寒武系(地质学名词)。9.词赋末尾结束全文之词,如“系曰”。[jì]结,扣:把鞋带系上。

铃:1.用金属制成的响器。最常见的是球形而下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也有钟形而里面悬着金属小锤的,振动时相击发声。此外有电铃、车铃等,形式不一。2.形状像铃的东西:哑铃。杠铃。棉铃。3.蕾铃:落铃。结铃。4.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成语评论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谁系的铃铛,还得由谁来解开”,用来比喻谁引起的问题,最终需要由当事人自己解决。比如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因为沟通误会产生矛盾,领导可能会说:“这个问题你们自己讨论清楚吧,解铃还须系铃人。”言下之意是,既然矛盾由双方产生,主动沟通化解的责任也在彼此身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让“系铃人”来解?答案其实很简单——当事人最清楚问题的根源。比如一个项目因需求反复变更而延误,如果项目经理只是不断催促团队加班,却不主动与客户对齐核心目标,问题只会越拖越严重。这时候,只有项目经理(系铃人)重新梳理需求、明确优先级(解铃),才能真正推动进展。

生活中这种例子也随处可见。比如父母和孩子因为手机使用时间争吵,如果家长单方面没收手机,可能激化矛盾;但若家长愿意先反思自己是否过度管控,孩子也愿意承认沉迷的问题,双方共同制定规则,矛盾反而会成为改善关系的契机。这种“共同解铃”的过程,往往比外人介入更有效。

不过,也有人质疑:如果“系铃人”不愿意或没能力解决问题怎么办?这恰恰体现了成语的另一层深意——它强调责任归属,而非强制手段。比如朋友误会你背后说他坏话,你可以主动解释,但若对方拒绝沟通,你的责任已尽,剩下的只能交给时间。这时候,“解铃”不仅是行动,更是一种放下执念的心态。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尤其值得思考。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将问题归咎于环境或他人,却容易忽略自身能动性。就像团队合作时,与其抱怨“队友不给力”,不如先思考自己能如何优化协作方式。毕竟,当我们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时,也最有潜力成为解决方案的起点。

说到底,“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唤醒主动性。它像一面镜子,照见问题本质的同时,也映出我们解决问题的勇气。下一次遇到难题时,不妨先问自己:我是否系过某个“铃铛”?如果是,那么答案或许就在自己手中。

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造句

  1. 造句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2. 造句 她生气是因为你错怪了她,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你去向她赔礼道歉吧。
  3. 造句 心病犹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冥想可以帮你找出枷锁、松开及解除它们.
  4. 造句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恢复宁静和身心的和谐健康的人其实就是自己。
  5. 造句 识花美艳渐生情,夜思笑颦相思苦。苦问苍天谁能解,解铃还须系铃人。
  6. 造句 此事终须有个了解,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日贫僧与令尊再见之时,便是令尊旧疾痊愈之日。
  7. 造句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
  8. 造句 你先别急,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跟你们一起,再去一趟风门村,或许有什么解决的对策!
  9. 造句 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根据现有的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下蛊的人来解除……
  10. 造句 解铃还须系铃人,挪方应为两国关系恢复和发展做出切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