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ǎng pín wèn kǔ
成语解释: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成语出处: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关心贫苦人
繁体字形:訪貧問苦
英文翻译:visit the poor and the suffering
访:1.访问;探问:访友。来访。2.向人询问调查:访查。采访。
贫:1.穷(跟“富”相对):贫农。贫民。贫苦。2.缺少;不足:贫血。3.用于僧道的自称:贫僧。贫道。4.姓。5.絮叨可厌:这个人嘴真贫。你老说那些话,听着怪贫的。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访贫问苦"这个词听着像古装剧里的台词,实际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场景吗?比如社区张主任每周都会去低保户家坐坐,问问暖气热不热,药费报销顺不顺利。这种接地气的走访,不就是现代版的访贫问苦吗?
有人可能要问:现在都有大数据统计了,为啥还要实地走访?去年我们社区更新贫困户档案时,系统显示王大爷家月收入刚过低保线。但实际去他家才发现,儿子车祸后失去劳动能力,老伴的降压药每月要自费八百多——这些藏在数字背后的故事,只有面对面才能听见。
企业做公益时也常碰到这种情况。某互联网公司原计划给山区学校捐电脑,实地考察后发现教室里连稳固的课桌椅都没有。临时调整方案先购置基础设备,反而让后续的数字化帮扶更有效。这启示我们:访贫问苦不只是送温暖,更是找对帮扶的钥匙。
年轻志愿者小李跟我分享过他的困惑:每次走访总觉得帮不上大忙。我建议他换个视角——陪着独居老人唠家常,帮留守儿童辅导作业,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往往比物质援助更能传递希望。就像春雨润物,访贫问苦的价值在于建立情感联结。
在数字化时代,访贫问苦有了新可能。某地推出"云走访"平台,干部必须上传带定位的走访视频。但技术手段终归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镜头里那双愿意倾听的眼睛,和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的手写笔记。毕竟,扶贫既要精准的数据,也需要带着温度的故事。
下次在街头遇见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敲门,别觉得他们在走形式。那些被认真填写的调查表,可能正在改写某个家庭的命运剧本。当城市的霓虹灯照进老旧的楼道,访贫问苦就像一座桥,让不同世界的人得以看见彼此的真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