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ān róng mù lì
成语解释:慕:羡慕。贪求荣誉,慕财图利
成语出处:《周书·柳带韦传》:“夫顾亲戚,惧诛夷,贪荣慕利,此生人常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贪慕虚荣
繁体字形:貪榮慕利
英文翻译:Greedy for glory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荣:1.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本固枝荣。2.兴盛:繁荣。3.光荣(跟“辱”相对):荣誉。荣耀。虚荣。荣获冠军。4.姓。
慕:1.钦佩;羡慕:慕名。仰慕。2.依恋;思恋:爱慕。思慕。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贪荣慕利”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贪图荣耀、羡慕利益。它形容一个人过度追求名利,甚至为此忽略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有人为了升职加薪,天天加班讨好领导,却对家人的关心视而不见——这就是典型的“贪荣慕利”。
你可能会问:“追求名利有什么问题吗?”其实问题不在追求本身,而在于“过度”。比如小李为了在朋友圈晒豪车,贷款买了一辆远超收入水平的车,结果每个月工资全用来还贷,连朋友聚餐都不敢去。这种为了表面光鲜而牺牲实际生活的行为,算不算被“贪荣慕利”困住了呢?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同事小王总爱吹嘘自己认识某某大佬,实际工作中却敷衍了事;亲戚家的孩子非名牌不穿,哪怕家里经济紧张也要咬牙满足。这些行为背后,往往是社会比较心理在作祟——总觉得“别人有的我也得有”,却忘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驳:“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争不抢怎么生存?”其实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就像老张的故事:他年轻时拼命工作想当经理,后来发现陪伴孩子成长更重要,主动申请调岗降薪。现在他虽然职位普通,但家庭关系特别融洽。这种主动选择,恰恰是对“贪荣慕利”的清醒认知。
我常想,为什么现代人容易陷入这种状态?或许和社交媒体营造的“完美人生”有关。当每天刷手机看到别人都在晒豪宅、旅游、大餐,难免会产生焦虑。但很少有人会晒房贷压力、加班疲惫或者家庭矛盾。这种信息偏差,容易让人产生“我必须更成功”的错觉。
其实跳出这个怪圈的方法很简单:定期给自己做“减法”。问问自己:“如果抛开别人的眼光,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就像邻居刘阿姨,退休后不再攀比子女成就,反而报名老年大学学国画,现在整个人都透着精气神。这种由内而外的满足感,可比单纯追逐名利实在多了。
说到底,“贪荣慕利”就像放大镜,会无限放大我们对名利的渴望。但生活不是单行道,与其拼命追赶别人设定的标准,不如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声音。毕竟,能让我们真正踏实的,从来不是别人眼里的光环,而是内心真实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