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ǐ gōu wài lián
成语解释: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厅上梁中书大喝道:‘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今倒来里勾外连,要打北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繁体字形:裏勾外連
英文翻译:act from inside in coordination with forces attacking from outside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勾:[gōu]1.用笔画出钩形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勾销。把这篇文章里最精彩的对话勾出来。2.画出形象的边缘;描画:用铅笔勾一个轮廓。3.用灰、水泥等涂抹砖石建筑物的缝:勾墙缝。4.调和使黏:勾芡。5.招引;引:勾引。勾魂。这件事勾起了我的回忆。6.结合:勾结。勾通。7.姓。8.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gòu]1.同“够”(多见于早期白话)。2.姓。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里勾外连”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内外勾结、互相配合干坏事的行为。比如,一家公司的员工偷偷把机密文件传给竞争对手,同时竞争对手又给这名员工好处费,这就叫“里勾外连”。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里应外合’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核心都是内外配合,但“里勾外连”更强调“勾结”的负面意图,比如诈骗团伙里有人负责伪造文件,有人负责联系受害者,这种分工明确的合作就属于典型例子。
生活中其实有不少类似现象。比如小区保安和收废品的人串通,专门放三轮车半夜进小区偷公共设施;又比如学生考试时,监考老师和校外辅导班合谋泄露考题。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利用内部漏洞和外部资源达成非法目的。
那么为什么这种现象难以杜绝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内部人员掌握着系统漏洞,外部人员提供执行渠道,当双方各取所需时,监管者往往要等到问题爆发才能察觉。就像网购平台刷单刷好评,商家和刷单团队通过虚拟交易数据欺骗消费者,平台规则再严也总有空子可钻。
有趣的是,历史上“里勾外连”的案例反而推动了制度完善。明朝嘉靖年间,沿海官员勾结倭寇走私货物,朝廷最终设立了更严格的海关稽查制度。这说明坏事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成为改进的契机——当然,前提是我们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如今在数字化时代,这种勾结行为变得更隐蔽但也更容易留下痕迹。比如某网红餐厅被曝用料理包冒充现炒菜,后来发现是店长和供应商合谋修改采购记录。但电子账单的修改记录反而成为调查突破口。技术既能成为作恶工具,也能成为照妖镜,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它。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看待“里勾外连”:它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人性中的贪婪,也提醒我们系统需要动态更新。与其单纯指责参与者,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更透明的协作机制。毕竟,阳光照到的地方,暗箱操作的空间总会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