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iān pì rù lǐ

成语解释: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成语出处: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

繁体字形:鞭辟入裏

英文翻译:demolish with penetrating criticism

鞭辟入里的意思

鞭: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辟:[bì]1.君主:复辟。2.姓。3.排除:辟邪。4.同“”。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辟举(征召和荐举)。[pī][辟头](pītóu)同“劈头”。[pì]1.透彻:精辟。透辟。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辟谣。辟邪说。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成语评论

哎,说到“鞭辟入里”这成语啊,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听着挺高级,但具体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专门用来形容那些能精准戳中问题本质的分析或见解。比如你朋友吐槽某部电影剧情稀烂,结果你补了一句:“不是演员演技差,而是编剧逻辑崩了,观众代入感直接归零。”这时候对方一拍大腿:“你这分析够鞭辟入里的啊!”你看,一句话就切到根上了。

那问题来了:为啥非得用“鞭辟入里”而不是“一针见血”?嘿,这问题问得妙!虽然俩词都强调精准,但“鞭辟入里”更带点儿层层剥开的细腻感。比如公司开会时,老张突然说:“咱产品卖不动,表面看是定价高,实际是用户需求画像跑偏了。”领导当场点头:“老张这建议够鞭辟入里!”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种从表皮直捅五脏六腑的透彻劲儿?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吧。邻居大妈抱怨孩子沉迷游戏,你随口接茬:“您家娃不是贪玩,是现实里缺成就感,游戏里能当英雄罢了。”大妈愣了三秒,转身就去报了个亲子沟通班。瞧瞧,这叫啥?这就是典型的“鞭辟入里”的威力啊!它不单指出现象,还挖出了藏在表象下的心理动因。

说到这儿啊,我自个儿倒有个观点: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鞭辟入里”的人简直像拿着社交场VIP卡。为啥?因为大家被碎片化信息喂得浮躁,突然来个能穿透表象看本质的,谁不觉得新鲜又靠谱?不过话说回来,这本事可不是天生的,得多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习惯。就像剥洋葱,别被辣眼睛的表层劝退,多剥几层才能见真章嘛。

最后提一嘴,下次遇到复杂问题时,不妨试试这句口头禅:“咱先别急着下结论,往里再捅捅?”说不定啊,你也能修炼出那鞭子般的洞察力,唰一下劈开迷雾见真相。这功夫练成了,职场沟通、家庭关系,哪儿不得给你竖个大拇指?

鞭辟入里的造句

  1. 造句 先生这番话,的确鞭辟入里,感人肺腑,使我终生难忘。
  2. 造句 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3. 造句 听了这场鞭辟入里的演说,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4. 造句 在座的人士对主讲者鞭辟入里的分析深表同感,不禁都点起头来。
  5. 造句 一语道破,一针见血,言必有中,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6. 造句 他这番话分析得鞭辟入里,令人佩服。
  7. 造句 正因为张教授如此鞭辟入里的研究态度,才能把问题的细微处说得这么清楚。
  8. 造句 他们的思力不足,不足剖析入微,鞭辟入里。
  9. 造句 能够运用民法的基本理论,对各类民商事案件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并作出前瞻性的判断。
  10. 造句 这一系列针对目前社会风气的分析报导,篇篇鞭辟入里。

"鞭辟入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