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ǎo jìn gōng cáng
成语解释: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成语出处: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常与兔死狗烹连用
繁体字形:鳥儘弓藏
英文翻译:cast sb . aside when he has served his purpose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弓: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箭。弹弓。左右开弓。一张弓。2.(弓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弓儿。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5.使弯曲:弓背。弓着腰。弓着腿坐着。6.姓。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鸟尽弓藏”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换个角度想,它其实和现代人常说的“卸磨杀驴”很像。比如一家创业公司初期需要技术骨干加班加点,等项目上线后却找借口裁员——这不就是典型的“飞鸟打光了,弓箭就被收进仓库”吗?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仔细琢磨会发现,这个现象其实反映了资源利用的普遍规律。春秋时期越国谋士范蠡帮勾践复国后急流勇退,正是看透了“功臣价值用尽后可能被猜忌”的人性弱点。就像现代企业完成融资后,创始团队被资本架空的故事屡见不鲜。
现代职场中的新解读有个朋友在广告公司亲历过典型案例:某策划团队连续三个月熬夜拿下年度大单,庆功宴上老板举杯说“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两个月后这批人却陆续被调离核心项目。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藏弓”方式,比古代直接贬谪更具隐蔽性。
换个角度看问题我倒觉得不必完全悲观。就像弓箭入库未必是抛弃,可能只是进入保养期。当代职场中,重要项目结束后让核心成员轮岗学习新技能,反而能避免人才能力固化。关键在于是粗暴的“藏”还是善意的“转”。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状况时,与其埋怨“飞鸟尽”的无奈,不如主动成为与时俱进的“复合型弓箭”。毕竟在这个变化加速的时代,真正的安全边际从来不是某个固定位置,而是持续进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