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lùn
拼音 [bù kě zhī lùn]
注音 ㄅㄨˋ ㄎㄜˇ ㄓ ㄌㄨㄣˋ
繁体 不可知論
是否常用

不可知论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不可知论bù kě zhī lùn

    基本解释

    否认人类能够认识或能够彻底认识世界的哲学学说。同“可知论”相对。主张人的认识不超出感觉和经验,不承认在感觉和经验以外有确实可靠的东西存在。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

    辞典解释

    不可知论  bù kě zhī lùn  ㄅㄨˋ ㄎㄜˇ ㄓ ㄌㄨㄣˋ  

    一种唯心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之外的世界是无法认识的。

网络解释

  1. 不可知论

    它与可知论相对,是一种哲学的认识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客观规律,排除社会实践的作用,可世界是客观统一的,未经实践即进行先验判断即自我否定。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不可知论的单字解释

  •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 [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 [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 [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不可知论】的常见问题

  1. 1.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完全是因为二者在各自的意义上理解存在本身.

  2. 2. 皮浪的否定一切知识的可能性的不可知论是古代怀疑论的最后结论。

  3. 3. 郭象的认识论历来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原因在于他主张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的“冥而忘迹”论。

  4. 4. 不可知论者通常介于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的那部分人.

  5. 5. 现在,通过科技这个魔法,不可知论者不免有了同样的忧虑.

  6. 6. 一位都不用.不可知论者质疑到底灯泡是否存在.

  7. 7. 经验论最后走向了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唯理论往往要求助于上帝才能保证知识的客观性。

  8. 8. 是自然主义、人文主义、不可知论、无神论等的基础.

  9. 9. 同时也是一个不可知论者,最好的解释了巫神论.

  10. 10. 把一个灯泡转进灯座,需要多少位不可知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