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gān bù gà
成语解释:“不”是衬字;无实际意义;尴尬:不自然。形容事情或举动不正常、不三不四。也形容处境窘迫;办事被动;左右为难。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薛蝌)及见了宝蟾这种鬼鬼祟祟不尴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处境窘迫,不好处置
繁体字形:不尷不尬
英文翻译:in an awkward position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尴:1.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他觉得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实在尴。2.(神色、态度)不自然:表情尴。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尬:见〔尴尬〕
哎呦,这题目有点意思啊!咱们今天就来唠唠“不尴不尬”这个成语到底咋用。先说句大实话,这词儿听着就像卡在喉咙里的瓜子壳——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对吧?比如你刚入职新公司,老板突然在电梯里问你:“你觉得咱们部门最近效率咋样?”这时候你既不能拍马屁太明显,又不能吐槽太直白,这种“说深了怕得罪人,说浅了像敷衍”的状态,那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不尴不尬”么?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这词儿和‘尴尬’有啥区别?”问得好!关键就在于“程度”和“立场”。举个栗子,朋友聚会时聊起前任,你刚想说点啥,突然发现对方现男友就在旁边嗑瓜子——这时候全场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这才是纯纯的尴尬。但要是同事聚餐时,你夹菜刚好和别人筷子打架,双方嘿嘿一笑又各自缩回去,这就属于“不尴不尬”的经典场面,既没撕破脸又透着点小别扭。
要我说啊,现代人谁还没经历过这种“社交灰色地带”?上周我去剪头发,Tony老师边剪边问:“您这发际线...平时压力挺大吧?”我对着镜子看着那撮倔强翘起的刘海,心里直呼好家伙——承认吧显得沧桑,不承认吧事实摆在那儿,最后只能尬笑两声:“哈哈天气太干燥了。”你看,这种进退两难的对话,简直就是“不尴不尬”的教科书案例。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用好了能救命信不信?上次见客户,对方突然问起我们产品的竞品优势。我脑子一转:“咱们这个方案嘛,既不像A品牌那么激进,也不像B品牌那么保守。”这话说得,既没踩同行又突出了特色,把原本可能冷场的话题愣是变成了“不尴不尬”的安全区。所以说啊,有时候恰到好处的模糊感,反而能在人际交往中起到缓冲作用。
最后给大伙儿支个招:遇到“不尴不尬”的场合,与其急着找地缝钻,不如学学太极的以柔克刚。就像吃火锅捞不到肉丸时,你可以来句:“这肉丸跟我玩捉迷藏呢!”你看,用幽默化解尴尬,瞬间就把死局盘活了。生活嘛,本来就是由无数个“不尴不尬”的瞬间串起来的,关键看咱怎么把它变成有意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