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chuǎi mào mèi
成语解释: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晚生还有一句话,不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用于谦虚的说法
繁体字形:不揣冐昧
英文翻译:venture to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揣:[chuāi]放在衣服里:揣着手。揣在怀里。[chuǎi]1.估量,忖度:揣测。揣摩。揣度(duó)。揣想。揣情(忖度情理)。不揣冒昧。2.姓。[chuài]1.〔挣(zhèng)揣〕见“挣1”。2.〔囊(nāng)揣〕见“囊1”。[tuán]古同“团”,聚集的样子。[zhuī]捶击:“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昧:1.糊涂;不明白:蒙昧。愚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2.隐藏:拾金不昧。昧良心。3.昏暗:幽昧。4.冒犯;冒昧:昧死。
哎哟喂,说到“不揣冒昧”这个成语,不少小伙伴可能第一反应是挠头:“这啥意思啊?”简单来说,就是“没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就开口说话”,带着点自谦的味儿。比如老张开会时突然插话:“不揣冒昧,我觉得这方案得加个用户调研环节。”你瞧,这话既表达了意见,又显得不强势,职场老江湖都爱这么用。
那有人要问了:“这成语非得用在正式场合吗?”嘿,还真不一定!前两天我闺蜜想跟邻居借梯子,开口就是:“不揣冒昧问一句,您家梯子能借我用用不?”你别说,邻居立马笑呵呵答应了。这种日常场景用起来,反而让人觉得你懂礼数又不做作。
等等,有人可能嘀咕:“现在年轻人谁还拽文啊?”这话倒也没毛病。不过我发现,在写邮件或者见客户时甩出句“不揣冒昧”,立马显得专业值+10分。上周帮同事改方案,开头就写“不揣冒昧做了些调整建议”,对方看完直夸“讲究人”,你说这波不亏吧?
要我说啊,这成语就像社交场合的“缓冲垫”。既能表达观点,又不会显得莽撞。不过得注意分寸,要是跟死党撸串还来句“不揣冒昧,这羊肉串得趁热吃”,估计能被笑到明年——这时候直接上手抢着吃才叫真性情嘛!
说到底,语言工具得看场合灵活用。下次遇到想说“我可能说错话但还是要说”的时候,不妨试试这句老话。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用对了地方那叫一个得劲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