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àng xīn bìng kuáng
成语解释:丧:丧失;失去;心:指理智;狂:疯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喪心病狂
英文翻译:become frenzied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狂:1.精神失常;疯狂:发狂。丧心病狂。2.猛烈;声势大:狂风。狂奔。3.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狂喜。狂欢。4.狂妄:狂言。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
“丧心病狂”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直白: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完全失去理性,甚至做出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比如有人为了赚钱在食品里添加有害物质,这样的行为就可以被称作“丧心病狂”。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人会变得这么极端?”背后的原因往往与欲望失控有关。当一个人被贪婪、仇恨或执念完全控制时,理智就会被遮蔽,就像戴着墨镜看世界——明明知道是错的,却说服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某公司为了掩盖产品缺陷,故意销毁检测报告并威胁举报者。这种行为不仅伤害消费者,最终也会反噬企业信誉。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丧心病狂”的行为更容易暴露,但也让及时纠错成为可能。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极端行为往往有渐进发展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很多人在第一次突破底线时,可能只是稍微“踩线”,但逐渐就会变得肆无忌惮。这提醒我们:守住最初的底线,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能做什么?培养同理心是关键。试着在决策前想象受害者的处境,就像有位老农说的:“你往河里倒脏水的时候,下游可是你自家亲戚在挑水喝。”这种朴素的智慧,比任何法律条文都更能预防极端行为的发生。
其实换个角度看,“丧心病狂”这个词本身也蕴含着希望——既然“病”了,就说明还有治愈的可能。通过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完全有可能把脱轨的人性拉回正途。就像春天的冻土总会解封,人性的光辉终将在理性回归后重新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