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ǐ hái gǔ

成语解释:乞:求,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告老还乡

繁体字形:乞骸骨

英文翻译:resign

乞骸骨的意思

乞:1.向人讨;乞求:乞怜。乞食。乞援。2.姓。

骸:1.骸骨:四肢百骸。2.借指身体:形骸。病骸。遗骸。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成语评论

说到“乞骸骨”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感到陌生。它源自古代官员向皇帝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字面意思是“请允许我收回这副骸骨”,隐含着“希望告老还乡”的愿望。这个看似沉重的词语,其实承载着古人对生命归宿的深刻理解。

举个具体例子: 在历史小说《大漠孤烟》中,年过六旬的赵将军对皇帝叩首道:“臣征战三十载,今伤病缠身,乞骸骨归乡。”这段话既表达了功成身退的豁达,又透露出对故土的眷恋。这种用法精准传达了人物历经沧桑后的心境转变。

有人可能会问: “为什么古人要用‘骸骨’这么吓人的词来说退休?”这其实反映了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官员们认为,即便死后也要将遗体归葬故里,用“乞骸骨”既表达了对皇权的尊重,也暗含落叶归根的生命哲学。

在现代职场中,这个成语依然有现实意义。某科技公司高管在辞职信里写道:“为公司效力二十年,今欲效仿古人‘乞骸骨’,转而投身公益事业。”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文化韵味,又赋予传统词汇新的时代内涵。

个人见解: 当代人虽不再使用“乞骸骨”的字面表述,但其内核——在合适时机主动转换人生赛道的智慧,依然值得借鉴。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设计师,在行业鼎盛期选择回归田园,他说:“这不是退休,而是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观察身边的案例会发现,那些懂得“阶段性收场”的人往往活得更通透。他们像古代官员归还官印般,及时将职场身份交还给时代,转而开辟新的人生疆域。这种进退有度的生存智慧,或许正是“乞骸骨”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乞骸骨的造句

  1. 造句 不胜私愿,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2. 造句 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3. 造句 武某这番归朝便要向陛下乞骸骨归乡,回到南阳养老,以免因伤病残躯,误了军国大事。
  4. 造句 以老病乞骸骨,吏人诣阙上表请留,上嗟叹者久之。
  5. 造句 年出七十,乃上疏乞骸骨,遂爰居章安,卒於家。
  6. 造句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乞骸骨"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