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
成语解释: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亂臣賊子
英文翻译:treacherous ministers and traitors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臣: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也包括百姓:忠臣。君臣。2.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3.姓。
贼:1.偷东西的人。2.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工贼。卖国贼。3.邪的;不正派的:贼心。贼眉鼠眼。贼头贼脑。4.狡猾:老鼠真贼。5.伤害:戕贼。6.很;非常(多用于令人不满意的或不正常的情况):贼冷。贼亮。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乱臣贼子”这个成语听起来挺严肃,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电视剧里大将军手握重兵却私通敌国,弹幕立刻飘过“这不就是乱臣贼子吗?”这时候观众根本不需要查词典,瞬间就明白了这个词的分量。
谁容易被贴上这个标签?历史上安禄山带着范阳兵马杀向长安时,唐玄宗气得直拍桌子骂“乱臣贼子”。这个词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吃着皇粮却砸锅卖铁的官员,比如明朝吴三桂放清军入关,至今评书里还在说他“当世第一反贼”。
现代社会还能用吗?去年某科技公司爆出高管带着核心团队集体跳槽,行业论坛里就有人评论:“放在古代这就是乱臣贼子”。虽然现在不兴跪拜皇帝了,但那些拿着公司股份却暗地搞破坏的人,确实配得上这个“荣誉称号”。
用这个词要注意什么?去年社区业委会选举,有人因为反对涨物业费就被贴标签,这就属于滥用。真正的乱臣贼子得满足三个条件:拿着重要资源、故意搞破坏、造成严重后果。就像水浒传里的黄文炳,明明吃着官饭却专门坑害梁山好汉,这才算典型。
有次在博物馆看到岳飞的《满江红》真迹,旁边小朋友问妈妈:“秦桧算乱臣贼子吗?”这个千年老梗至今还在引发讨论,说明人们对忠奸的判断标准其实没变——拿了权力就要担责任,吃着碗里扒着锅里的永远遭人唾弃。
现在刷短视频经常看到“某某明星是娱乐圈乱臣贼子”这种标题党,虽然用词夸张,但反而让这个老词焕发新生。语言就像块老怀表,关键看你怎么对准新时代的节奏。下次遇到团队里的“二五仔”,不妨来句:“再搞小动作就把你写进乱臣贼子名录”,保准比开十次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