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òng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ó zhòng shū jì

成语解释: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指排列顺序

繁体字形:伯仲叔季

英文翻译:numbers in sequence of brothers

伯仲叔季的意思

伯:[bǎi]见〖大伯子〗。[bó]1.伯父:大伯。表伯。2.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老大:伯兄。3.姓。4.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仲:1.地位居中的:仲裁。2.指农历一季的第二个月:仲秋。3.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二:仲兄。仲弟。伯仲叔季。4.姓。

叔:1.叔父:二叔。2.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表叔。李叔。3.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叔嫂。4.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第三:伯仲叔季。5.姓。

季:1.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2.最末的(指时间):清季(清朝末年)。季春。3.一年的四分之一,三个月为一季:春季。第三季度。换季。4.一年中具有某些特点的一段时期:雨季。旺季。

成语评论

哎呦,你听说过“伯仲叔季”这个词吗?这可不是什么新潮的网络用语,而是咱老祖宗用来排顺序的四个字。说白了,它就是给兄弟排行的代号:老大叫“伯”,老二叫“仲”,老三叫“叔”,老幺就是“季”。你可能会问:“这玩意儿现在还有啥用啊?”嘿,别说,还真有不少成语藏着这四个字呢!

举个栗子,《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和周瑜“不分伯仲”,这就是在夸俩人水平差不多。就像现在看电竞比赛,冠亚军打得难舍难分,弹幕里保准飘过一句:“这俩选手真是不分伯仲啊!”不过要注意了,这个词儿只能用在两个人身上,要是三个人的话,可得换成“伯仲叔”才行。

那“伯仲叔季”里的老三为啥叫“叔”呢?这里头可有讲究了。古人取名讲究个避讳,要是家里已经有“伯仲”了,后头出生的弟弟就得按规矩来。不过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种排行文化倒是成了有趣的历史冷知识。要我说啊,这种老传统虽然用不上,但能帮咱们看懂古装剧里的台词也挺好。

再给大伙儿整个活——你听说过“季孟之间”这个成语吗?这说的可是夹在老三和老四之间的尴尬位置。就像现在职场里,既不是管理层也不是基层员工的中层干部,可不就是“季孟之间”嘛!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位置也有独特优势,既能接触上层决策,又能了解基层情况,搞好了就是职场万金油。

有人可能要问:“这些老古董成语,现在年轻人还学它干啥?”这话说得在理也不在理。虽说日常聊天用不上,但你看那些脱口秀演员、网络作家,时不时甩出个“难分伯仲”之类的词儿,立马就显得有文化底蕴。再说了,了解这些成语还能解锁看历史剧的新姿势,保准比弹幕里那些“666”的评论有格调多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些传统文化就像陈年老酒,刚入口可能觉得涩,细品才能尝出滋味。下次看到“伯仲叔季”相关的成语,别急着划走,停下来咂摸咂摸,说不定就能品出古人藏在字里行间的生活智慧呢!

伯仲叔季的造句

  1. 造句 说起来如果是按照古代‘伯仲叔季’的顺序来排的话,你应该还有一个哥哥姐姐和一个弟弟妹妹吧!
  2. 造句 刘家新出生的这个孩子排行老四,刘田按伯仲叔季的顺序给他取名刘季,(长大后自己改名为刘邦)。
  3. 造句 追溯古代诸侯,不论大小,大家都是亲戚,伯仲叔季,姑舅兄弟,分别只是在爵位上,公侯伯子男而已。
  4. 造句 伯仲叔季,第三排行,流氓称帝,高祖刘邦。
  5. 造句 唐家三兄弟一妹妹,采用古代排序伯仲叔季的排班顺序命名,唐翎的爸爸是老大,叫唐伯(ba第四声),二叔唐仲,三叔唐叔,四姑唐季。
  6. 造句 辈排行外,还有以古代人用的伯仲叔季顺序为排行的,其中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为老四。
  7. 造句 比如这表字当中,按照伯仲叔季来表示年纪的长幼。
  8. 造句 经史子集不翻,诗词歌赋不会,琴棋书画不晓,子丑寅卯不懂,伯仲叔季不分,甲乙丙丁不闻,再从头,望宫阙,难拾旧时爱。

"伯仲叔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