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ì xíng gōng shì
成语解释: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形势主义的工作
繁体字形:例行公事
英文翻译:regular course of official duties
例:1.用来说明情况的或可作依据的事物:举例。援例。2.规则:条例。3.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例会。例行公事。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提到"例行公事",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按部就班的工作场景。比如每日晨会时,组长总要重复那句"大家把手头工作进度报一下",这句话本身就像晨钟暮鼓般准时响起。但这样的场景是否意味着工作没有新意?其实未必,就像每天早上刷牙看似重复,却维系着口腔健康。
最近公司来了实习生小李,他总抱怨"每天帮主管整理报表就像复印机工作"。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消防演练时,安全员反复检查灭火器的样子。当时觉得这些流程多余,直到上个月茶水间真的冒出浓烟,大家才意识到那些重复训练的价值。机械化的流程里,藏着应对突发状况的肌肉记忆。
有读者可能会问:既然这么重要,为何很多人反感例行公事?上周我观察到人事部王姐的考勤统计工作:她将原本需要手动核对三遍的数据,用Excel设置了自动校验公式。这个改变印证了我的观点——真正的例行公事高手,懂得在重复中寻找优化路径。就像做蛋炒饭,每次调整火候和配料比例,看似相同的动作里藏着精进的可能。
学校里的值日生制度也是个典型案例。起初学生们只是机械地擦黑板、倒垃圾,但当班主任让每组设计值日方案时,有人发明了垃圾分类游戏,有人制作了值周漫画墙。这说明"例行公事"的外壳下,可以注入创新内核。就像老茶壶泡新茶,容器虽旧,滋味常新。
在项目管理中,我习惯把标准流程比作铁轨。高铁能跑出350公里的时速,恰恰因为轨道保持着精确的弧度与间距。但若遇到山体滑坡,工程师也会临时改道。这种"规矩与变通"的辩证法,正是处理例行公事的智慧所在。毕竟,没有固定节奏的乐队,演奏不出和谐乐章。
现代职场正在经历有趣转变: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考勤、报销等事务,逐渐被系统自动化替代。这释放出的时间精力,反而让"例行公事"回归本质——不再是束缚手脚的绳索,而是确保组织正常运转的轴承润滑油。当机械劳动被科技解构,人类得以在更有价值的领域施展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