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shí jí shì
成语解释: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成语出处: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頫拾即是
英文翻译:can be found everywhere
俯:敬辞,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俯允。
拾:[shí]1.从地上捡起东西:拾麦穗儿。2.整理:拾掇。3.数目“十”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shè]轻步登上:拾级而上。
即:1.靠近;接触: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2.到;开始从事:即位。3.当下;目前:即日。即期。成功在即。4.就着(当前环境):即景。5.姓。6.就是:荷花即莲花。非此即彼。7.就;便:一触即发。招之即来。闻过即改。8.即使:即无他方之支援,也能按期完成任务。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俯拾即是”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事物数量多且容易获取,就像弯下腰随便捡东西一样轻松。比如菜市场里散落的菜叶、沙滩上的贝壳,或是短视频平台里刷不完的搞笑片段,都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为什么人们爱用这个成语?举个具体例子:当朋友抱怨找不到写作素材时,你指着窗外说:“生活里的故事俯拾即是,你看那位在雨中收摊的煎饼摊主,他围裙上的油渍都是岁月的痕迹。”这种表达既传递了“素材无处不在”的观点,又让语言充满画面感。
不过要注意使用场景。形容珍贵文物时说“博物馆里的国宝俯拾即是”就会闹笑话,这个成语更适合描述普通但大量存在的事物。就像春天的公园里,刚冒头的蒲公英随风飘散,这时候说“希望的种子俯拾即是”就特别贴切。
我观察到现代人有个有趣现象:总在寻找“特别”的东西,却对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视而不见。上周在咖啡馆听见两位创业者讨论“找不到商业灵感”,而他们手边的点单二维码、墙上的留言便利贴,其实都是用户需求的直接体现。这让我想起《道德经》说的“大道至简”,有时候创新就藏在俯拾即是的生活细节里。
有没有例外情况?当然存在。当我们说“机遇俯拾即是”时,可能忽略了一个真相——容易获取的东西往往需要二次加工。就像沙滩上的贝壳虽然多,但要找到形状完美的仍需耐心筛选。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既要保持发现的敏锐度,也要培养辨别价值的眼光。下次遇到看似普通的事物,不妨多问自己:这其中是否藏着未被发现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