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 shè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è dí zhì shèng

成语解释: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 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战争等

繁体字形:剋敵制勝

英文翻译:vanquish the enemy

克敌制胜的意思

克:1.能:克勤克俭。不克分身。2.克服;克制:克己。以柔克刚。3.攻下据点;战胜:克复。克敌。攻必克。4.消化:克食。克化。5.姓。6.严格限定(期限):克期。克日。7.质量或重量单位,符号g。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法gramme]8.藏族地区容量单位,1克青稞约重25市斤。9.藏族地区地积单位,播种1克(约25市斤)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1克约合1市亩。“剋(尅)”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军。2.敌人:仇敌。残敌。分清敌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敌。寡不敌众。4.(力量)相等的:匹敌。势均力敌。

制:1.制造:制版。制革。制图。炼制。缝制。这块奖牌是用铜制成的。2.拟订;规定:制定。因地制宜。3.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压制。限制。管制。节制。制伏。4.制度:全民所有制。民主集中制。5.姓。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成语评论

说到"克敌制胜"这个成语,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战场上的场景。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用智慧化解箭支短缺的困境,正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生动写照。但您有没有想过,这个诞生于冷兵器时代的成语,在今天的职场竞争中还能发挥作用吗?

举个现实的例子:某创业公司发现竞争对手推出低价促销活动,他们并未盲目跟风降价,而是针对客户调研数据推出定制服务包,最终用差异化策略实现了市场份额逆袭。这告诉我们,克敌制胜的关键不在于硬碰硬,而在于找到独特的突破口。

可能有人会问:普通人生活中也需要这种竞争思维吗?其实职场晋升、子女教育甚至家庭关系中都存在隐形"战场"。比如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与其强行要求刷题,不如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像有位父亲发现女儿记单词困难,就陪她编唱英文儿歌,两个月后词汇量反超班级学霸。这种"避实击虚"的策略,本质上也是克敌制胜的灵活运用。

我常想,这个成语最精妙之处在于"克"字的双重含义——既要克服外在困难,更要克服自身的思维定式。就像下围棋时,新手总盯着围堵对手,高手却更注重构建自己的有利格局。现代社会的竞争早已不是零和游戏,真正的高手往往能在看似被动的局面中,创造出共赢的新赛道。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强劲对手时,不妨试试"田忌赛马"式的思维:把中等质量产品投放到竞品高端市场,用高性价比形成错位竞争。这种策略转换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跳出惯性思维的勇气。就像登山时遭遇暴风雪,最明智的选择未必是继续攀登,适时搭建庇护所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同样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智慧。

最后分享个有趣的发现:观察那些常胜将军的故事,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点——既研究对手的底牌,更清楚自己的底牌。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或许才是克敌制胜最坚实的基石。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

克敌制胜的造句

  1. 造句 在新经济时代,什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2. 造句 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3. 造句 克敌制胜的意志是胜利的首要条件。
  4. 造句 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内在规律去寻找。
  5. 造句 苦练杀敌本领,增长爱国信念,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6. 造句 何为暗器?暗中使用,克敌制胜的特殊武器方为暗器。如敌人已知你要使用它,那么,它将不是暗器,而是明器!
  7. 造句 当前敌强我弱,不宜硬拼。只有攻其无备,才能克敌制胜。
  8. 造句 古语有云“兵不厌诈”,要想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就应该放下尊严,不择手段。
  9. 造句 兵临城下,如何克敌制胜,还得大家出主意。
  10. 造句 无论对敌作战,还是向自然开战,都要知己知彼,才能克敌制胜,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