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 guān zhòng fú
成语解释: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俌传》:“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更改社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
繁体字形:兼官重紱
英文翻译:Separation of officials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绂:1.古代系印章的丝绳。2.同“黻”(fú)。
“兼官重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它原本形容一个人同时担任多个重要官职,权力和责任都很大。比如古代某位大臣既管财政又负责军事,这就是典型的“兼官重绂”。但放到今天,这种现象还常见吗?
举个例子,某公司高管同时兼任两个部门的负责人,既要抓产品研发又要管市场推广。这种情况下,他可能面临“时间不够用”的挑战,但也说明他的能力被高度信任。这里的关键问题来了:权力集中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从积极角度看,集中决策可能提高效率;但反过来,也可能导致精力分散,甚至顾此失彼。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专业化,兼任多职会不会过时了?”其实不然。现在很多创业者既要当CEO又要做产品经理,甚至还要亲自参与营销。这种多重身份反而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不过要注意的是,现代职场更强调“角色切换能力”,这和古代的单纯权力叠加已有本质区别。
个人观察发现,那些能做好“兼官重绂”的人往往有三大特质: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清晰的优先级判断,以及敢于放权的魄力。比如认识的一位设计师朋友,同时经营工作室和线上教学,她通过固定时间段处理不同事务的方式,把两个角色都做得风生水起。
有趣的是,这种状态在不同文化中评价不同。东方传统更看重“能者多劳”,而西方管理学界近年却在反思“多任务处理”的弊端。这其实反映出:关键不在于是否兼任,而在于是否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就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多重职责需要配套的支撑结构。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看到有人身兼数职时,是该佩服他的能力,还是该担心工作质量?或许答案就像炒菜的火候——太集中可能烧焦,太分散又不够味,找到适合当下情境的平衡点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