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ǒng cí zhuì jù
成语解释: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废话
繁体字形:冗詞贅句
英文翻译:superfluous words and redundant sentences
冗:1.多余的:冗员。文章冗长。2.烦琐;繁忙:冗杂。冗忙。3.繁忙的事:拨冗。
词: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赘:1.多余的;无用的:累赘。赘疣。赘言。2.入赘;招女婿:赘婿。招赘。3.使受累赘:孩子多了真赘人。
句:[jù]1.句子:语句。词句。造句。2.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写了两句诗。[gōu]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冗词赘句”这个成语,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堆砌不必要的词汇。比如有人描述天气:“今天是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温度适宜的好日子。”其实一句“今天天气真好”就能精准传达意思。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忍不住说废话?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工作报告中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在现有基础上持续优化流程机制”——换成“改进工作流程”反而更清晰。这种现象背后,往往藏着“多说显得专业”的认知误区。就像有人问路时非要回答:“你沿着这条东西走向的铺装路面直行约300米后,在第二个十字形交叉口向东转向。”其实说“直走两个路口右拐”多痛快。
有次我修改学生的作文,发现200字段落里用了5次“非常”:非常美丽、非常感人、非常深刻…删掉这些副词后文字反而更有力量。这让我想到:好文字像紧身衣,赘肉藏不住;烂文章像麻袋,塞再多也显邋遢。
为什么简洁表达这么难?可能因为我们总担心信息量不够。但你看古人写诗,“床前明月光”五个字就构建出完整画面。现代人发朋友圈,反而要加定位、表情包、九宫格照片。其实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精准的那句话。就像吃菜,盐放多了反而盖住食材本味。
下次沟通时,不妨试试“减法原则”:写完先删掉三分之一形容词,再把长句切成短句。你会发现,真正重要的内容,从来不需要华丽外衣。就像老木匠说的:好家具不用雕花,木纹本身就是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