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wēn xià jìng
成语解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补语;指冬暖夏凉
繁体字形:冬温夏凊
英文翻译:keep the parents warm in winter and cool in summer
冬:1.冬季:隆冬。冬耕。冬眠。在北京住了两冬。2.(Dōng)姓。3.同“咚”。
温:1.不冷不热;暖:温带。温泉。2.温度:体温。高温。低温。3.稍微加热:温一锅水。4.复习:温课。5.性情平和:温和。温柔。6.同“瘟”。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2.指中国:华夏。3.朝代名。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凊:寒冷;凉。
哎,大家有没有听过“冬温夏凊”这个成语?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词儿的时候,还以为是说冬天温泉、夏天冷饮呢!后来一查才知道,这成语出自《礼记》,原意是子女要冬天给父母保暖,夏天帮他们纳凉,说白了就是强调孝顺要落实到细节里。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对“温度”这么执着?其实啊,这背后藏着传统孝道的精髓:关心父母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光嘴上说“多喝热水”。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比如古代有个叫王二麻子的孝子(名字我瞎编的哈),寒冬腊月提前给爹妈烧好暖炕,三伏天又把竹席搬到树荫下,摇着蒲扇陪老人唠嗑。你看,这可比现在朋友圈晒红包实在多了!不过话说回来,现代人住楼房有空调,这成语是不是过时了?非也非也!现在年轻人教爸妈用智能手机调温度,远程操控家电,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冬温夏凊”嘛?
我个人觉得啊,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动态关怀”。就像咱们北方人冬天要穿秋裤,夏天要喝绿豆汤,孝顺也得跟着季节变花样。比如我邻居张阿姨,她闺女每到换季就寄来应季的保健品,春天护肝片、秋天润肺膏,虽然老被吐槽乱花钱,但老人心里可比吃了蜜还甜。所以说,孝心这玩意儿,关键得走心。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年轻人也委屈: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天天嘘寒问暖?要我说啊,这事儿得分两面看。我表弟在深圳打工,每周固定和老家视频三次,虽然每次都是“妈你记得关煤气”“爸降压药别停”,但就这么几句话,愣是让二老成了村里最嘚瑟的留守老人。你看,温度不一定要物理上的,情感连接才是真暖和。
最后扯句实在的,与其纠结成语字面意思,不如琢磨背后的智慧。不管是古代摇蒲扇还是现代发红包,核心就一条——把别人的冷暖放在心上。要我说啊,这道理放哪儿都不过时,朋友相处、同事关系,甚至养宠物都适用。毕竟谁不喜欢被温柔以待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