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 gōng jiǎn xué
成语解释: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
成语出处: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我这时一面在交涉条约的事情,一面又进行第二个任务,就是办留法勤工俭学。”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求学期间劳动
繁体字形:勤工儉壆
英文翻译:Work study
勤:1.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跟“懒、惰”相对):手勤。勤学苦练。人勤地不懒。2.次数多;经常:勤洗澡。夏季雨水勤。他来得最勤,差不多天天来。3.勤务:内勤。外勤。4.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班的工作或劳动:出勤。缺勤。考勤。执勤。空勤。地勤。5.姓。
工:1.工人和工人阶级:矿工。钳工。瓦工。技工。女工。工农联盟。2.工作;生产劳动:做工。上工。加工。勤工俭学。省料又省工。3.工程:动工。竣工。4.工业:化工(化学工业)。工交系统。5.指工程师:高工(高级工程师)。王工。6.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工。7.(工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做工。8.长于;善于:工诗善画。9.精巧;精致:工巧。工稳。10.姓。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俭:节省。与“奢”相对:勤俭建国。省吃俭用。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勤工俭学到底能带来什么?举个例子,小明一边在食堂打饭一边备考四级,这场景用“自力更生”形容再合适不过。他每天五点起床备餐,口袋里总揣着单词本,油烟气里飘着ABC,这不正是“见缝插针”的生动写照?
有人问:边打工边学习不会两头耽误吗?看李芳的故事就明白了。她在快递站理货时练出分拣绝活,这手速后来帮她拿下全国物流竞赛三等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实践中的经验往往比课本知识更鲜活。我见过不少同学,正是在勤工俭学时突然开窍,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为什么企业偏爱有勤工俭学经历的毕业生?张师兄的经历说明问题。他在奶茶店打工三年,从摇茶新手做到区域督导,这段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懂“人情练达即文章”。用人单位看重的不仅是工作能力,更是那份“百炼成钢”的韧劲。我始终认为,职场软实力在课堂里是学不透的。
经济压力大的同学该怎么选择?不妨试试“借鸡生蛋”的策略。美术系的小王在画室当助教,既赚生活费又跟着教授学技法,这种“近水楼台”的安排让她毕业时已办过两次个展。关键要找到能反哺学业的工作,就像种地讲究“间作套种”,让时间和精力产生复合效益。
勤工俭学最考验什么?时间管理绝对是首关。见过最厉害的是医学生小林,她在宠物医院兼职时发明了“碎片记忆法”,把药理知识贴在猫笼上,遛狗时听专业播客。这种“化整为零”的智慧,让她毕业时同时拿下执业资格证和优秀员工奖。有时候限制反而能激发创造力,这点我深有体会。
新时代的勤工俭学有什么新玩法?直播带货、游戏代练、短视频剪辑这些新兴职业,给学生们提供了“八仙过海”的舞台。外语系的阿凯帮跨境电商做翻译,意外练就地道口语;计算机专业的小组接外包项目,毕业前就攒够创业资金。只要找准定位,处处都是“柳暗花明”的机遇。
说到底,勤工俭学就像人生预科班。那些在图书馆通宵后直奔早班地铁的日子,那些用第一笔工资给家人买礼物的瞬间,都在默默塑造着“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品格。这条路或许比别人多几道弯,但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